题文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8分)材料一:恩贾梅纳(下图B,下同),历史上系撒哈拉沙漠南缘商队贸易要站。现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1900年法国在此建立军事据点,1960年乍得独立后定为首都。市中心区为政府机关所在地,多欧式建筑,为西方人居住区。东区为文教区。北区是本地人聚居地和商业区。西北部为工厂区,乍得湖(L)是一个国际湖泊。湖滨地势低平,沿湖一带是重要灌溉农业区。湖区东南部,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棉花、花生等。这里炎热少雨,蒸发极大,地下水为周围地区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的重要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乍得湖的面积在1963年时为2.5万平方公里,到2001年已减少为不到1500平方公里。乍得湖可能在20年后消失。古乍得湖岸的遗址告诉我们,在地质史上乍得湖经历过比现代还要干旱的时期。乍得湖接近大陆中心和撒哈拉沙漠,有许多独特之处。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水主要来自沙里·洛贡河(R1),为乍得湖提供了80%~85%的水量补给。这条河流的水量在40年中已明显减少。湖区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在2009年10月16日的罗马会议上,与会专家讨论了从刚果河的主要支流乌班吉河(R2)向沙里河分流的方案的可行性。材料二:非洲局部示意图:材料三:恩贾梅纳1961-1990年气候资料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最高气温(摄氏度)32.435.238.741.039.937.233.531.633.736.935.833.5平均最低气温(摄氏度)14.316.621.024.825.824.723.122.422.721.817.814.8降雨量(毫米)0.00.00.310.325.850.3144.0174.484.320.30.10.0(1)恩贾梅纳早期的位置最有可能处于A.河流水运的起点 B.河流水运的终点 C.河口处 D.过河点(2)恩贾梅纳气候有什么特点?(3)根据恩贾梅纳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你认为西北部(包括C)为工厂区是否合理,为什么?(4)乍得湖,为什么湖水面积伸缩性很大?(5)乍得湖迅速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从刚果河的主要支流乌班吉河向沙里河分流的方案,你认为可行性如何?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D(3分)(2)全年气温高,干湿季明显,气温年际变化明显。(3分)(3)合理。这里位于河流的下游方向,当地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影响小。(3分)(4)湖泊(深度己经不大),尤其是湖滨地势低平;湖水主要来自沙里·洛贡河;由气候资料可知,乍得湖流域气候干湿季明显,河川径流季节变化极大所致。(每点1分)(5)气候转暧变干,降水明显减少;人口快速增长,生产、生活用水大增;入湖河水明显减少。(每点1分)(6)乌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水量大,可以满足供应,而且引水距离较近;需要跨国引水,要求国际协作;引水工程规模大,需要资金多。(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一般位于河流上游;河口为河流入湖的位置,而图示B城市位于河流下游的两侧,故判断位于河流过河点位置。(2)气候特点一般从气温(气温高低和温差)和降水(总量和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判断,该地区终年高温,降水较丰富,集中于夏季;(3)工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故风向为东北信风,故西北部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且西北部位于河流下游,故工业区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小,故布局较合理。(4)湖泊水位变化大主要从湖泊的深度和该地区的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5)影响该湖泊水量的主要原因可从自然原因:降水量和蒸发量;人为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6)分析可行性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条件分析,有利条件主要从乌班吉河的流量和工程距离方面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跨越国界、工程量等方面分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8分)材.....”主要考查你对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考点的理解。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0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224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