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材料一 专家表示,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剥夺了农村居民应享的公民权利,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阻碍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可以自由迁徙、自由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产权明晰的土地,才能与资本结合,进行生产活动。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居民束缚在集体土地上,极大地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农村大量土地、劳动力处于市场之外,从而不仅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势在必行。材料二 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可见,党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1)结合材料一试分析“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辩证法的知识简要分析应该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经济意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政治意义: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合理、有效地配置城乡资源。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关键部分的性能及状态的变化会决定整体性能及状态的变化,因此要搞好局部,政府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因此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抓主要矛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解析
(1)注意从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两方面答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谈经济意义。从公民平等权,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谈政治意义。(2)答题角度是辩证法,关键词是如何。从联系、发展与矛盾的观点找破解办法。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材料一专家表示,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主要考查你对 [科学发展观 ]考点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介绍: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主要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地位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的战略思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加,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B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C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6:0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20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