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23~25题。小题1: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A.火电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C.水电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

更新时间:2023-02-05 05:21:17 阅读: 评论:0

题文

图13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23~25题。小题1: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   )A.火电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C.水电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小题2: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原因是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C.越南煤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小题3:2010年元月,该区域电煤供应形势严峻,缺口日益加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是(   )①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电力需求加大②渤海冰情严重,晋煤外运受阻③经济危机冲击,工厂开工不足④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①D.①①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D小题2:C小题3:A

解析

小题1:西电东送面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落差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以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以水电为土,兼有火电。故选D项。小题2:越南煤与晋煤十日比较,品质小占优势,但其与珠在三角地区距离近,运费相刘低廉。故选C项。小题3:南部地区电煤供应紧张是我国冬季多年出现的经济现象,这与冬季取暖用煤有关,同时也与交通受阻有关,2010年元月渤海山现午见的海冰覆盖,使得北煤南运不畅。故选A项。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图13是某区域能源调配图。读图,完成23.....”主要考查你对 [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 ]考点的理解。

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种。

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淡水资源短缺 1、世界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供需现状: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①世界可用淡水供应少 A.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B.所有淡水中99%难以直接利用。C.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②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A.生产需求:工农业用水B.生活需求。③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 2、①世界淡水资源紧缺: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全球水储量的2.53%是淡水,其中绝大部分是难以开发和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径流,也未能被人们利用。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水资源丰富。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人为原因: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管理。世界总需求量增长很快。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量增多,供需矛盾突出。各国和各地情况不同。水的浪费和水污染严重。②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二)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有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世界耕地的需求趋势:

(二)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有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世界耕地的需求趋势:

(三)矿产资源问题:世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以中国、美国、俄罗斯储量最大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①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占用大量农田、土地;对土壤、水源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②地下采煤造成地表塌陷。 ③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大气污染;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世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解决问题的措施:①利用煤矸石或废渣回填采空区,开发利用煤矸石。②对塌陷区土地复垦或搞淡水养殖 ③加强管理,减少煤炭的露天堆放和运输过程中损失④开展综合利用,对煤炭燃烧后的废气回收再利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5:2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12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火电   水电   为辅   读图   小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