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4月1日起,公司全面贯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确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目标
企业知识产权方针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宗旨和方向。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将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管理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以此为基,我们确定的知识产权方针是:坚持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制订了知识产权管理的中长期(3~5年)目标和年度目标,作为知识产权绩效可量化考核的指标,在各个职能部门确定了分解目标,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总结。通过目标的达成和不断提升,实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
1、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为组长,结合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知识产权管理联络人。企业的组织机构,在原七个部门的基础上,增设了知识产权管理部,由副总卢敏龙兼任知管部部长,牵头协调企业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全过程,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并配合知管部做好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工作。
2、编制并颁布了《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实施记录表单。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作为公司知识产权的纲领性文件,严格按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编制,涉及标准的全部条款内容,没有删减和变更。按照10处标准条款要形成程序的要求,我们共编制了19篇程序文件和17篇管理制度,并设置了78个记录表单。
3、资金上给予保障。我公司xx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为2.75万元;20xx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为1.58万元;20xx年知识产权经费预计将达破3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知识产权的申报、维护;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与维护;人员培训;专利奖励;风险备用金等。
4、设立了技术保密制度及竞业协议制度。规定对我公司的商业秘密的划分密级等级及使用权限,并与接触重要机密的员工签订了《保密合同》。
5、设立知识产权奖罚制度。公司设立“创新成果奖”、“技术发明奖”、“成果转化奖”、“技术改进奖”等八个奖项,每年评定并颁奖一次。同时,对违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6、设立了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及软件著作权管理制度。从知识产权管理、查新检索、申请、许可使用、保护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
7、设立了知识产权应急方案。方案从公司发现专利侵权,遇到专利侵权指控,发现商标侵权,遇到商标侵权指控,发现公司商业秘密受到侵害等多方面,进行了应急方案制定。
8、公司对员工的研究内容享有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的权利;对参与者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成果产权的具体享有比例由参与各方另行约定。
三、培训教育
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责任部门是行政部,负责组织公司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行政部每年制定一次培训计划,列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中。培训主要分内训、外训二方面进行。外训主要是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各项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和聘请有关专家到公司进行有关知识产权专项讲座。内训主要以技术业务培训为主。自4月份至今,公司共组织和外派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培训10多场次,公司内部培训x多课时。企业管理层及研发人员的培训率需达到x%,员工的培训率达到x%以上。
四、检查审核
1、公司有年度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并将其列入各部门及其领导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是指对知识产权特性和功能的运用状况,包括专利拥有量、实施率、收益率,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工作经费落实,专利奖惩执行等指标。
2、20xx年7月17日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了首次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审核,分二个组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了内部审核,共发现二个一般不符合项,其中行政部1项、采购部1项。不符合项由相关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了纠正与整改,经跟踪验证通过。
3、20xx年7月31日由总经理组织进行首次知识产权管理评审,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提出并确定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主,以确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参加人员有副总、管代、知识产权部部长、各部门经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五、工作成果与经验教训
1.公司自20xx年4月贯标以来,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认知有了较大提高,花费一定时间参加了各项学习与培训,了解知识产权管理内涵、理解知识产权管理方法、运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程序开展工作,促使相关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对人力资源、技术情报、生产控制和采购销售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控制,改变了过去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不了解、不重视和不作为的现象。
2.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公司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投入ERP和PDM系统,服务器加密系统,仓库的物资分类管理,管理人员外部专项业务技能和管理培训,知识产权管理内审员培训等,促进了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规范化管理的展开。
3.行政部对人力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对引进的重要和涉密人员进行了背景调查和沟通,对技术、质量人员签订了《保密及不竞争协议》,对涉密离职人员进行了知识产权恳谈,形成《员工离职面谈记录》,有效地控制了技术经济情报泄露的可能。
4.公司采购部和销售部,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后,对相关合同增设了知识产权限制性条款,合同经知识产权部审核后再兑付,对供应商实施了权属管理和不侵权承诺管理,并对顾客和供应商重要产品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价和监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观。
5.技术部对新产品立项前严格审查审批和检索,并经评估后再立项、进入研发;研发过程中对知识产权进行跟踪监控,在新项目信息发布前进行审批,严把知识产权关。同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做好保密和受控工作。
6.各过程中如有不符合知识产权要求的,知识产权部将监控及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保证体系持续提升。
7.公司近年来已累计申请专利47件(其中20xx年度已申请专利11件),共授权37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专利产品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已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3.7%,利润总额的xx%左右。公司于xx年申请注册商标1件(第7类),目前该商标还没有真正用到产品上(配套的客户不要求用)。
六、分析与改进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际不足和运行问题也肯定不少;产品类的发明专利较少、专利的数量和少档次较低、注册商标也没有实际应用到产品上、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为此,我们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继续努力:
1.继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特别是要加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提高公司员工的平均文化基础档次和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各职人员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层次。
2.继续强化和倾斜对新产品、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抓好专利的开发、申报与管理,强化新项目的检索和知识产权的查新,确保开发立项的项目不重复、不侵权,通过检索确定产品技术上的开发价值和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做好“中期规避”,规避竞争对手专利,打破技术垄断,争取更多市场;对开发的创新成果加强监控与管理,保证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被侵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专业展会是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贸易平台,是衔接上下游产业链和国内外供应链的纽带,同时也是展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展会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促进优秀知识产权项目实现转化运用。
4、公司要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加快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企业间的转移,促进本公司研发水平的提高。
5、公司目前只有2名知识产权内审员,还没有知识产权工程师,缺少能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下阶段,公司应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训,力争在3年内,知识产权工程师人数达到2人以上。
公司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行、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的精神,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环境,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产权管理工作总结 第二篇人力资源会计产权理论管理论文
摘要:目前人力资源会计、智力资本会计适用性不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人力资源产权缺乏细致深刻的考察。通过对人力资源产权交易的商品化与要素化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对企业人力资源产权权能结构进行分析,并把人力资源会计系统视为其产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对目前比较模糊的认识进行澄清,从而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观念基础。
人力资源(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这点已为人们广泛认同。知识经济的兴起,意味着“知识与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而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利用必须以相应的人力资本为基础,因此人力资源(本)已成为关系企业甚至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会计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人力资源会计自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后,国内外会计学者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劳动者权益会计等研究方向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近年来对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1]并尝试进行相应的会计制度设计。但是,这些理论成果的应用却不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乃是过多地陷入了“人力资源所有者应该得到多少”的伦理道德的纠缠,而对经济实践中人力资源的产权关系及其运用现实与需要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任何会计制度,都应该是以对经济生活的具体现实的有效归纳而不是以某种理论依据为主要基础,应该是以满足经济运行而不是理论论证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如果缺乏对人力资源产权关系的细致考察与足够尊重,那么无论是人力资源会计、还是智力资本会计的设计与应用都将是“在沙滩上建大厦”。
一、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分析
笼统地说人力资源是指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具体地说,是指人所具备的完成特定任务,比如生产商品与服务所需的体力、智力、情商等能力的总称。它以一定的天赋为基础,通过后天多种途径的投资而形成,比如个人的寒窗苦读、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授业解惑、职业培训、研究与开发、边干边学、医疗保健等,因此涉及多个投资主体,如个人、家庭、学校、政府、银行、企业、社会热心人等,但是除本人外其他投资主体都不能对人力资源声称所有权,因为人力资源与它的承载者在人身上是不可分离的。无论从人权或社会历史发展或其他任何角度看,人力资源的原始的、终极的所有权都是归属于其人身载体者,各种制度、技术条件改变的充其量是其派生权利的界定状态。即使是原始部落中的战俘或奴隶制下的奴隶,强制力量得到的也只是其人力资源的支配权、收益权等派生权利,战俘或奴隶仍可用消极怠工、逃亡、死亡等手段证明对其人力资源所有权的拥有,制度上或法律上对其所有权的裁决并不能消灭这种自然的、天赋的属性。
因此,人力资源的所有权界定是清晰的,只能归属于其人身承载者,人力资源所有者对其他投资主体在人力资源形成过程中的投资只能视为某种形式上的负债予以偿还,如对父母的赡养、对亲人朋友的帮助、对母校的感恩、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对银行借款的偿还、对企业的效力、对社会尽义务等等。这种产权界定是人力资源得以运用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的产权交易分析
除了罪恶的奴隶交易外,人力资源的产权交易都不是所有权的交易,而是其支配权、收益权等派生权利的交易,而所有权的清晰界定则是交易的基本起点与前提条件。我们主要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基本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情况:
1.商品化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比如保姆为雇主做的钟点工、搬运工为顾客搬运行李、餐馆服务员对顾客的服务等,这些都是把人力资源的产权作为商品的交易,一方让渡了人力资源的支配权,另一方履行偿付费用的义务。这种交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有相对完整的契约内容,有明确的契约指向即服务内容;二是契约的标的较小、争议较少,以致往往不需要达成书面的形式;三是短期性,让渡人力资源支配权的时期较短,即买即卖或只形成短期的债权债务关系。
2.要素化的人力资源产权交易。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组建或存续过程中人力资源所有者与财务(物质)资本所有者达成的契约中。这种契约涉及的活动较复杂,涉及的期限较长,且限于缔约方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倾向,因而是不完备的。但其基本内容是人力资源所有者让渡对其人力资源的支配权等权利,接受财务资本所有者直接或间接的支配、控制与监督,以获得不同形式的收益权。在这类交易中,人力资源产权不是作为一种完整的成形的“商品”离散地出售,其收益也不是直接从购买该“商品”(服务)的顾客手中获得。它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成批量地投入到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并期望从由此产生的“组织租金”(合作收益)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收益实现的形式与份额,取决于这两类产权交易主体之间产权博弈的过程与结果,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对待风险的态度、合作收益与代理成本(合作中的“磨擦成本”)的比较以及对企业组织形态的选择。一般说来,如果人力资源形成所需的投资越多、对企业“组织租金”的产生的贡献份额越大、企业的替代成本越大,则人力资源所有者越可能得到较多的收益份额;如果人力资源的专业性越强(随之可抵押性越强)、其所有者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越大、对其活动进行监督与测量的难度越大,则越可能达成让人力资源所有者以分享企业剩余的形式实现收益的契约,同时也更多地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
三、企业人力资源的产权权能结构分析
产权是产权主体利用其拥有的财产(资源)的一组(束)权利,不仅包括原始的终极的所有权,还可分解成支配(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转让权)等权利,而且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因而企业人力资源的产权结构要比单纯的所有权界定复杂得多。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所有者经过博弈后达成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各种要素(资源)的联合体。
企业形成的动力(原因)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交易费用的节约。根据科斯等学者的“企业合约理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2]其根本作用是“某一生产要素不必与企业内部与之合作的其他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3]而大大减少了签订契约的数量,从而大大节约了契约签订、执行、监督等交易费用。另一方面是团队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 and Demtz)认为,企业的实质是团队生产,是“投入的一种联合与联合使用,它产出了一个比分别使用所得出的产出的总和更大的产出”。[4]因此,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产权分析必须置于企业这一组契约或生产团队的大系统中进行考察才能理出比较清晰的脉络。
1.支配权。人力资源的所有权是不可能让渡的,如同其他的资产租赁,其所有者是让渡了其支配权而取得收益(租金)的。那么谁取得了这种支配权?企业这种层级结构中,上一层的经营管理者取得了对其下层的人力资源的支配权。一般的劳动合同中都有诸如“接受上级的指挥与协调”之类的条款。这是因为,经营管理层在企业中居于资源配置的地位,根据企业的契约它应拥有对企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进行支配的权力、职责与能力。那么企业家的人力资源受谁支配呢?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的条件下,是由自利动机支配的;而在二者分离的条件下,企业家一般要接受所有者或代表所有者的机构如董事会的支配,当然这种支配可能不像其下层那样直接与经常,而可能是受诸如目标管理或激励机制之类的支配。
2.使用权。人力资源的使用是与其他生产要素(资源)相作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其使用权仍掌握在其所有者手中。因为团队生产中监督成本的存在,因而“偷懒”、“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是很可能存在的,所以,人力资源使用的效率是取决于其所有者所受到的激励与约束的强度、频率及其有效性等。
3.收益权。这是最有实质意义、最受关注的产权权能。对企业收益的分享可分解为对固定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分享与剩余分享(索取)。人力资源的收益权利的具体安排是由它的性质、对团队生产成果的贡献份额、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大小、工作成果测度的难易程度、与其他资源所有者的博弈(谈判)、经济与政治制度环境等综合决定的。一般说来,人力资源形成所需的投资越大,专用性越强,替代成本越高,对团队生产成果的贡献份额越大,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越大,其工作效果在短期内的直接度量越难,则其所有者越倾向于享有较大份额的收益权利,包括更多的剩余分享权,其他产权主体也倾向于接受这种条款。反之,则更可能获得较小的收益份额,且更倾向于获得固定性收入。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这也是比较符合各类人力资源所有者的需求层次构成及其激励要求的。
对于固定性收入的分享,应明确这样的观念:即只要是比较稳定的、随企业的经营绩效变动不大的收入,就应算作固定性收入,计入人工成本当中,而不论是采取工资或奖金的名目发放,也没必要按照剩余价值理论在补偿必要劳动与剩余价值分配的界限上作过多无益的争论。比如,许多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的公司中的“奖金”,其实是比较稳定的,与企业的经营效益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在会计实务中也是计入人工成本的;而私企或外企中支付的高额工资中,其实也远不止是所谓的补偿必要劳动的部分,而是已经包括了一部分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分配,但出于简化核算或合理避税的需要,以工资的名义支付了,也计入人工成本。而私企或外企中的“红包”或者各类企业的特别奖励,则是对特定的人员特定的贡献的奖励,与特定人员的绩效紧密挂钩,则应视为人力资本的剩余分享。
对于企业经营所获得的净利润及其分配,可以参照市场体系中各类资源的价格信息,合理地划分为一般利润与超额利润或亏损。一般利润主要是企业“物”的或“财”的资本的贡献,可以参照市场或行业平均收益率并考虑一定的风险补偿进行计算,这一部分是企业“物”的或“财”的资本所有者在市场经济中进行投资的必要预期与合理回报(也是其必要的机会成本)。超额利润或亏损的来源则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在市场或行业中的垄断地位或弱势地位带来的,这应该由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配或承担;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充分利用或者没有利用好自身的创新能力、能动性等而带来的,这应主要由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来分配或承担。至于各部分的份额如何确定以及如何分配,则取决于企业“物”的或“财”的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源所有者参照市场体系的运行参数(信号)进行博弈的结果。
(4)处置权。一般说来,人力资源所有者拥有对该资源的最终处置权。但在劳动合同中,往往有“服从企业工作安排”之类的条款,因而在契约界定的范围内,企业资源的支配者-经营管理层是拥有一定的处置权的,比如派往协作单位工作、球员的短期出租等。
四、企业人力资源产权制度分析
产权必须依靠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来实现清晰的界定与有力的保护,才可能在产权运用中减少人们的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增强人们预期的理性与决策的准确性。企业人力资源产权的有效配置与运用同样依赖于相应的制度安排。
(一)人力资源产权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安排
企业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针对各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保证企业作出有利于增进整体利益的决策,并为实现公平合理的产权利益分配和维持企业的`联合团队生产形式提供一个稳定的制度性框架。企业治理结构既是各产权主体博弈的均衡结果,是其产权关系的集中体现,也是维护其产权利益的中枢系统。
在“资本雇佣劳动”的业主制与合伙制企业中,财务资本是企业最稀缺、最重要的资源,其所有者也是最重要也最难监督的人力资源所有者,其他人力资源所有者则一般居于从属受支配的地位,在企业中领取固定性的薪水。因而企业采取简明的治理结构,业主或合伙人是最主要的决策者与监督者。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在外部经济环境(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升级的社会化大生产、知识经济的兴起等)、社会环境(人权观念的增强、平等伦理的树立、人力资本观念的确立等)、政治环境(政府基于公众利益对企业劳资关系的干预)变化的压力下,以及企业出于规模经济性、生产经营管理复杂化等因素引起的内在需求下,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与财务资本平起平坐、甚至后来居上的要素。建立在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本产权交易与联合基础上的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力资源所有者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越来越多地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分享权。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实施了经理股票期权(ESO)、职工持股计划(ESOP),通过要素化的产权交易改善了公司的股权结构,使公司的人力资源所有者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名正言顺地参与股东大会的决策;二是他们越来越多地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等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机构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比如,美国很多公司的董事会中都有CEO的身影;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公司监事会中大多为职工代表留有适当比例的名额。
(二)人力资源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根据产权经济学理论,一种产权的运用效果,取决于产权主体在特定制度、技术条件下所受到的激励约束及由之产生的预期。由于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在人身上的不可分离性,企业人力资源的运用效果更是依赖于对其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制度。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团队生产”,企业产出是各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具体到每个人的贡献难以确认,如果难以按每个人所做贡献来得到报酬,就会导致偷懒的问题。因此,为实行有效的监督,就应:(1)使监督者占有剩余所有权,否则,就会缺乏监督责任心和效率;(2)使监督者拥有指挥其他成员和修改约束其他成员努力的契约的权力;(3)监督者同时是团队生产投入者和所有者,否则成本约束不严。[5]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委托代理成本是由企业产权结构决定的,只要管理人员不是企业完全的所有者便会产生代理成本。因而,降低代理成本的关键在于使剩余权益和所有权相统一。[6]现代公司的规模经济性越来越明显、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与复杂化、参与的市场竞争越来越综合化与全面化,而人力资源的专业性与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其所有者的活动越来越难以监督,而且在企业这种层级结构中,人力资源所有者不仅是团队生产的投入者,其本身也处于监督与被监督的结构中,所以让人力资源所有者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分享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各产权主体博弈的合理的均衡结果,从而在企业整体经营绩效与人力资源所有者的产权利益之间建立起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包括经理股票期权制度、职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计划等,从而让他们从被动的受监督者成为主动的剩余创造者。
(三)人力资源产权的会计制度
从产权经济学看,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映会计主体中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维护其合理的产权利益。[7]因而会计制度在本质上是产权制度不可缺少的信息与监督系统。人力资源受到重视后,它的会计就是要为各产权主体提供决策所需的关于人力资源产权交易、配置与运用状况的信息,并维持团队生产继续进行。以上对人力资源产权交易、权能结构、产权基本制度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清晰地理解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限于篇幅,我们仅对目前比较模糊的一些认识予以澄清。
1.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与其他产权制度的关系。
会计制度是产权制度的信息与监督系统,要以其他产权制度,如公司法、治理结构、激励与约束制度等为基础,并反映与监督之。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设计要以其他现有的和拟创新采用的人力资源产权制度安排为基本框架,服从并服务之,而不应本末倒置,期望通过人力资源会计制度的设计改变人力资源的产权交易、配置与运用状况。
2.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与应用的根本原则。
人力资源会计的设计与应用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原则、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成本效益原则。
人力资源会计制度是一项创新的制度,根据制度经济学,只有当新制度能提供诱人的增量收益与增量成本之间的落差即“制度性利润”时,才能引致人们采用它。因此,它的设计应经济合理、简明实用,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
首先,它应该也可以包容于原有的会计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会计系统本身就是关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计量的信息系统(尽管原来对人力资源的计量反映很不充分),而人力资源会计的主要目的也正是要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的信息。
其次,虽然从理论上说,只要是组织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就应成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但是组织人员众多,要对每项人力资源进行同样详尽的记录反映既不经济,也不符合现实条件,因此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分类处理。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Sehultz)指出,并非一切人力资源,而是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并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即人力资本。因此,可以把由于先天的天赋与后天投资而形成的、专业性的、特殊性的人力资源称为人力资本。进一步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看,只有那些非替代性的或者替代成本高昂的、能显著增强组织竞争力的、能给组织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才称之为人力资本。而把其他的人力资源称为普通的人力资源。[8]即只把认定的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重点对象,而其他普通的人力资源则只进行简略的核算。
3.人力资源的属性确认。企业不能声称对其人力资源拥有所有权,它只是通过产权交易拥有了它的支配权等派生权利,因此,不能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将原有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源记为自己的资产。对于企业通过职业培训、研究与开发等投资形成人力资源,则可视为一种债权,记入专设的“人力资产”账户。但是,如果企业其他产权主体允许特殊的经营管理或技术人才以其人力资源人股,则是将其收益权予以资本化了,应借记“人力资产”,同时贷记“普通股”下专设的“人力资本股”。
对于人力资源所有者参与企业的权益分配,主要以两种形式予以确认:(1)如果人力资源已经入股,并在“人力股”中予以体现,则参照“普通股”分红的方式进行明细化处理。(2)按照上述企业利润划分为一般利润与超额利润的方法、比例与分配方法,将因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充分利用或利用不足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或亏损计入“未分配利润科目下”专设的明细账户“人力资源权益分配”中,或者进一步分为“人力资本权益分配”与“普通人力资源权益分配”的明细账户,再通过这些明细账户计量人力资源的权益分配。
基于以上产权分析而设计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可以比较经济合理地收集、处理、提供一些关于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存量、投资、利用效益、权益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并引导组织去发现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信息使用者的合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产权管理工作总结 第三篇今年我局在市委、政府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市政府绩效办的精心指导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不断完善绩效评估工作机制,更加注重全局重点工程与重点工作、为民办实事、经济发展、党的建设、机关效能与作风建设。 -x月份以来,全局干部职工紧密的团结在局党组周围,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我局绩效评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将前几个月的绩效评估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 强化领导、健全机构
从年初工作启动以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绩效评估工作,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进行重新定位,再次对该项工作加强了领导力量,局长亲自挂帅这项工作,由四位副职领导共同具体分管,相关股室负责人为组成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做到让分管领导有任务、相关股室有指标、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责任,让工作中我们共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让行政命令畅通、工作开展有序、深入,不折不扣,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二、 依法征收,和谐征收
我局认真对照绩效评估考核的各项指标,认真按照_《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具体要求,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以人为本指导思想,重点抓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积极稳妥的化解房屋征收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使征收对象积极配合征收工作,让征收对象从“要我拆”变成“我要拆”。
(一)、着重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对征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即要做好新老政策的平稳过渡,也要做好征收工作的连贯性,保证政策上的延续性,切实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让文明征收、和谐征收落实到征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保证全市各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有序的推进,为xx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积极稳妥化解征收矛盾,把征收工作做成老百姓满意工程。过去的房屋拆迁工作历来是老大难问题,矛盾集中、民意反响较差,对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经常带来阻碍和麻烦。新《条例》的出台,让我市的征收工作远离了拆迁工作的阴影,我局领导和征收工作一线的更加重视房屋征收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征收工作的领导具体抓问题的落实,遇到矛盾和问题现场处理到位,在一些事关征收全局的和谐稳定问题面前,我们做了一些有前瞻性、有防患性的工作,尽量让矛盾不出现、不萌发、不激化、不升级。征收工作中的积极主动和积极畴划让我们在每一次的征收工作中赢得了主动权。 -x月以来,紧接去年所做的征地拆迁,今年开工的台资工业园、xx村的住房保障房征地征收工作,我们工作都赢得了主动,没有出现一起因房屋征收导致的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实现了和谐征收、文明征收,把征收工作做成老百姓满意工程。
三、关注民生,住房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工作的好坏,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广泛关注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我们作为建设的主体单位,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几年来我们下了大力气做好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今年前x个月以来,该项工作正在按原计划进度稳步推进,培元办事处的黄枝村廉租房项目基本完成土地平整,预计在x月底可以正式施工建设,在今年底可以完成主体工程xx年xx市人民政府下达给我市的住房保障责任目标任务是:新增廉租住房400套、工矿棚户区改造xx户、公租房xx套,年度完成总量均要求在xx年底可以完成计划的目标任务。
四、机关作风建设卓有成效,全局工作秩序井然有序。
(一)、在机关行风评议当中,参评股室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存在的原因,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整改措施和意见,行评小组对全局今后的政风行风工作建立了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切实让行风评议工作深入人心、渗入日常工作,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二)、严肃劳动纪律,启动指纹机考勤。为进一步整顿上下班秩序,严肃劳动纪律,我们再次启动指纹机进行考勤,每月末定期公布考勤结果,对排名靠前的进行年终奖励,对名次靠后的进行经济处罚。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约束,上下班秩序明显好转。
五、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稳中求快做好征收安置工作,正确运用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做好征收安置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稳妥化解工作矛盾,让老百姓对征收工作做到“我愿意、我配合、我放心”,努力把征收安置工作做成政府放心、服务对象安心、满意的民心工程,把这项工程建成一项作为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进度。我们将继续加大争资跟项的力度,妥善处理征地工作及周边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以保证工程按时、高质量的完成,让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早日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为建立“和谐xx”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产权管理工作总结 第四篇20xx年上半年我在东方郡项目从事三丰标段交房前的收尾、维修,并协助销售部完成西区交房工作,下半年到东方福邸项目部,负责15#地块乐山标段的现场施工管理。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学习,对工程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在工程管理中改进方法,提高自身水平。
一、东方郡的维修
东方郡项目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屋面、外墙门窗渗漏,地面墙面空鼓裂缝等质量通病问题,施工单位在维修过程中花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其中也有些单位出现消极心理,工程部及公司领导反复做施工单位的思想工作,与施工单位一起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并在经济上予以一定的补贴,最终还算顺利地在交房前基本完成维修工作。之所以说基本完成,是因为有些问题并未能彻底解决,只能在短时期内压制,这里有些是因为质量通病本身难以根除,有些是结构阶段遗留的问题后期难以彻底解决。针对维修阶段发现的问题,提点个人的想法。
1、针对质量问题未制定统一的维修方案:
维修阶段,部分施工单位技术力量相当薄弱,面对问题束手无策,而有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未参与过维修,不够专业,等等,因此东方郡现场维修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例如:屋面、门窗渗漏水等问题,如何找到源头,怎么修补都是技术难点,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足的话,根本不能彻底解决,如东方郡在渗漏修补中:有些施工单位在砖墙上注浆,有的仅在漏水点外表面刷防水涂料,有的施工单位在背水面修补等等,都是些错误的做法。
错误的修补方案必然导致人力,财力的浪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后期业主投诉,我们应考虑发挥自身优势,编制针对性强的最优的修补方案,从工序顺序、节点做法、材料选择上对施工单位进行指导,避免走弯路,争取一次修补到位,减少后期投诉。
2、维修过程的经验如何运用到施工管理中:
我认为维修中遇到的很多质量问题,都是在以前施工中稍微改进就可以避免的。如维修中发现的墙体斜裂缝,很规则,从上到下大部分楼层都在同一位,在施工中适当增加构造柱可能就可以避免;门顶窗顶的裂缝,墙体施工时过梁拉长、拉通或许可以避免;楼板裂缝,主体施工采用双层双向钢筋,埋KBG管,控制施工荷载或许可以避免;屋面渗漏,翻边一次性浇捣,多次养水检查,关键部位重点防范;门窗边渗漏,采用防水的面砖勾缝剂,隔断门窗周边渗水通道或许可以避免,等等,很多质量问题后期维修难度很大,而且不容易根除。维修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应该是公司积累的宝贵财富,我们交了学费,就要研究如何在主体施工中预控,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二、东方福邸的建设
东方福邸今年主要是地下室阶段施工,从7月份开始补桩,到目前A、D、G区块底板完成,年前预计完成A、G、D区块顶板,B、C区块底板,基本按原订计划执行,在地下室阶段的管理中感觉也是有所收获。
1、地下室开挖过程中,11#~13#楼靠人文路一侧及11#~12#楼靠水月街一侧主要是淤泥土,重点应考虑边坡稳定。原设计吸取单位16#地块经验,设了围护桩、两段压顶梁,实际挖土过程中,两段压顶梁中间部分仍有边坡位移较大的迹象,后采取坡底打松木桩,垫层砖胎模完成后浇灌混凝土作底部支撑,有效地确保基坑的稳定,在朱工、汤总的指导下,整个地下室基坑目前为止一直确保安全。近期杭州市出现多起基坑坍塌事故,分析原因主要可能还是施工管理上的问题,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导致。通过这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的工程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1)开挖前:熟悉地质情况,完成基坑维护图纸会审,做好基坑监测准备工作,了解周边市政道路、管线及阴井并做好防护措施,提前完成压顶梁施工,做好雨水收集避免进入基坑,准备应急措施(钢板桩、松木桩、水泵、彩条布等),考虑土方开挖顺序及路线;
2)开挖时:随时控制开挖深度避免超挖;避免挖机对桩身破坏;及时做好土钉及喷锚;控制挖土速度确保施工能同步跟上;
3)开挖后:注意边坡底脚保护:坑底水应立即排除,垫层及时跟上,土质不好的情况下适当考虑砖胎模与土坡之间采用混凝土回填;定期解基坑监测结果,检查边坡裂缝情况观察边坡稳定;严格控制基坑周边荷载;并尽快完成底板浇筑确保土坡稳定;
总而言之,为确保基坑稳定,关键预先了解周边环境、土质等情况,确保方案合理,其次在施工中应注意观查及时发现问题,在有险情预兆时正确的应急措施非常重要。由于不同工程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案,建议多参观周边楼盘,了解各种基坑围护的情况,学习各种状况的应对措施,以丰富自身施工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地下室图纸审查方面。
图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安全与工程质量,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图纸审查工作,由于各人技术能力各不相同,审图能力也是差距很大。在图纸审查方面,我们应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针对后期使用中发现的质量缺陷,编制统一的审图指导手册:
a、首先明确审图的方法、基本原则:结构图与建筑图是否相符合,节点图、剖面图与平面图核对,上部结构与地下室部分核对,与设计、施工规范核对等等。
b、其次重点核对图纸上容易出错的位,如:高低跨交接的部位,车道、自行车坡道高度,楼梯净宽,净高,休息平台半径,主楼与地下室交接位等等;
c、然后根据以往项目使用上的经验教训,需要预防的,如:人防门与周边结构、管线碰头,地下室潮气太重,连通口的渗漏问题,地下室周边渗漏,地下室大堂管线高度等等,考虑在图纸阶段解决。
3、工程的管理:
我们的管理,很多时候扮演的是质量员角色,或者出了问题的协调员的角色,一个人即使做的再好,也难以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只有充分发挥监理的积极性,调动施工单位管理班子的高效、有序地运转,才有可能提高工程质量。
1)监理的管理:由于市场因素,找一个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又勤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监理普遍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我们的管理应有针对性,充分挖掘现有监理潜力,才能减轻我们的工作量。
a、我认为现阶段对监理的管理上,首先应明确告知其工作方法、内容,以地下室底板施工为例:第一步要求核对轴线,建筑定位不能错;第二步,核对桩位偏差,相应指导施工单位调整砖胎模,发现桩身质量问题如:夹泥、标高不到位,报我们处理,第三步核对砖胎模尺寸,标高,电梯井、水池、梁,承台,第四步核对地梁钢筋数量、电梯井钢筋数量,钢筋锚固、连接位、高低跨处理等,在我们的指导下一起完成,第五步板钢筋绑扎检查,核对地下室留洞尺寸(电梯、水池等),第六步,检查墙板、柱子尺寸、定位,高度,钢筋数量、连接点设,止水钢板位,是否连续,止水螺杆小木块、止水片是否到位,第七步检查垃圾清理,垫块,拉麻线核对是否存在钢筋超高部分等等。明确告之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去做,按我们的要求步骤去执行,工作就算完成一半了。
b、其次,应对监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其工作能力及责任心。在这个方面,我要求监理员在每一道工序检查时必须带纸、笔,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书面记录,根据其书面记录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大致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工作是否负责任。
c、最后应考虑如何提高监理工作积极:赏罚分明是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而一般监理公司内部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很多监理员收入不高,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可以适当借鉴、改进万科的管理方法,在监理合同阶段考虑奖罚措施,对做事积极认真的,应给于一定的奖励,责任心不强的坚决予以调整。
2)施工单位的管理上也是如此,很多总包也想把工程做好,但缺钱、缺专业人才、缺管理能力,导致最终工程现状不如意,甚至丧失信心。如何协助施工单位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管理人员积极性,最终达成双赢的局面,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去研究的内容。
三、总结
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借助公司的力量,不断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争取按公司的高标准、高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
产权管理工作总结 第五篇本年度,产权管理部在化解鹿化危机、加强产权监管、提升企业价值、资产整合和资金回收等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双管齐下,鹿化危机有望化解
一方面,我部协助鹿化公司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重点在节能降耗、达产达标、销售等环节推行整改,使鹿化公司下半年生产出现良好转机。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并多次撰写专题报告,拟定了鹿化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在信达公司提起法律诉讼后 ,鹿化工作小组多次赴京到发改委等部门反映鹿化问题,陈述我们的观点和要求,争取这些部门对鹿化问题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多次与信达公司进行沟通和协商。经过我们的多方努力,_形成了“鹿化公司的债务问题暂不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由发改委尽快研究提出具体政策措施”的意见。目前,发改委正准备出台对国家五大磷肥企业实施债转股和资产缩水、企业改制的方案,与我们提出重组鹿化的思路基本一致,鹿化危机化解在望。
二、管理着手,企业价值逐步提升
我部充分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对企业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和分析企业内外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整改意见,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协调。重点围绕贺达公司达产、降低成本和减亏等经营目标,从利用贺达公司的现有资源着眼,走“林浆纸”相结合的道路,努力提升资产质量,贺纸公司今年减亏成效明显。
三、多措并举,资产处置实现新突破
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有计划地采取股权转让、债股置换、申报核销等多种方式退出了20多个项目。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债权项目的清收力度,切实维护公司权益。
本文发布于:2023-02-07 03:4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10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