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文化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增强21世纪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材料一 40题图 2009-2013年H市文化产业发展、GDP增长状况40题表 2009-2013年H市文化企业、相关行政审批项目及对文化企业资助数量情况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未股份制改革的国有文化企业数(户)867551236民营文化企业数(户)29103300383143504920涉及文化产业的行政审批项目数(项)9584715241对文化企业国际渠道拓展、涉外版权登记等财政性资助数(万元)351053456951055 注:同期,H市对涉及文化产业的行政审批环节明显减少。材料二 随着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繁荣的背后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机蔓延,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社会价值取向更加复杂多元。面对人们的思想活动更具独立、多变和差异这一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H市坚持在多元中立主导,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各项事业的建设中,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使H市干部群众坚定了理想信念、迸发出奋斗热情。(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7分)(2)运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相关知识,说明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从材料一H市的做法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启示。(12分)(3)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说明你对当前文化市场的看法,并阐述H市坚持在多元中立主导的现实意义。(10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图:2009—2013年,H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提高较快,GDP增速稳中趋升,但远低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3分)②表:2009—2013年,H市未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文化企业数大幅下降,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速;(2分)涉及文化产业的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逐年减少;(1分)对文化企业国际渠道拓展、涉外版权登记等财政资助快速增长。(1分)(2)①要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大力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所有制结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市场活力。(4分)②要进一步削减对文化企业的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扫除体制机制障碍。(4分)③要通过财政资助等形式,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文化产业向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4分)(3)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带给文化生活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喜亦有忧。对此,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4分)②H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事业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有利于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起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6分)
解析
(1)该题是图表题,要根据表头、项目、数据等信息加以概括总结,指出其中反映的经济信息。需要读出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H市文化产业和GDP发展迅速,二是H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诸方面原因。(2)该题要求运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相关知识,说明H市文化产业实现迅速发展的原因并由此带来的启示。原理指向性明确,对材料中H市在提高文化产业水平中的具体做法践行分析,对应回答体现的道理。(3)该题要求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先简要说明对当前文化市场的看法,然后再阐述H市坚持在多元中立主导的现实意义。此问虽然没有明确指明所要运用的知识,但结合材料并分析设问也能确定两点,一是当前文化市场“喜”与“忧”的现状,二是在多元价值观现实下更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分析坚持多元中立主导的现实意义时,必须有这样的思考:需要尊重“多元”,但为什么需要用“主导”来引领。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文化.....”主要考查你对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 ]考点的理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
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
①必要性: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①从主要矛盾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从社会主义的基础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从国际竞争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示:
改革的内容: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注意:不是根本制度的改变。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5:1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099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