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30分).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调查,种粮户的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15%。同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1)揭示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2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意义。(12分)(2)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合理性。(8分)材料三 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山东某地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新模式: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结构。这种模式,消除了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促进了村民自治组织结构中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开展“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取得成功的道理。(8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经济信息:2003-2011年,我国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分散的经营模式制约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2分)经济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投入;(3分)②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农业基础地位;(3分)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分)④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3分)(2)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实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3分)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分)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强大动力。(2分)(3)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发挥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②以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保证了村民能够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使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增强了决策的民主化。(2分)③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以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保证了村民能够在村委会的带领下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2分)④以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保证了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分)
解析
本题有两问。首先是图表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做此题时一定要看表头,然后看表格,最后看注释,分别一一的从中读取关键信息。由图可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分散的经营模式制约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然后回答发展家庭农场的经济意义。考生可以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角度回答。(2)本意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我们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经营流转,是调整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让其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本题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通过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党支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村民代表为决策主体”体现了民主决策;“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体现了民主管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务监事会”体现了民主监督。本题难度稍大。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30分).2013年1月31日,《中共.....”主要考查你对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 ]考点的理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
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
①必要性: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①从主要矛盾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从社会主义的基础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从国际竞争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示:
改革的内容: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注意:不是根本制度的改变。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5:1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09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