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开春,曾经熙熙攘攘的“民工潮”演变成“民工荒”。仅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缺口的保守估计就达200万人,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陷入困窘。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

更新时间:2023-02-05 05:12:47 阅读: 评论:0

题文

2011年开春,曾经熙熙攘攘的“民工潮”演变成“民工荒”。仅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缺口的保守估计就达200万人,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陷入困窘。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部分农民不愿外出打工。“民工荒”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一些用工单位和政府敲响了警钟。(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8分)(2)对于材料提到的“用工荒”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10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农民工主体转向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是导致今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②但还应看到今年的“用工荒”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经济企稳回升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增、产业调整滞后致使区域竞争加剧;(2分)新生代农民工的期待有所转变,他们的劳动报酬、劳动待遇等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也影响了农民工的选择;(2分)国家出台的产业承接转移、惠农政策,也是影响农民工流向的重要原因。(2分)(2)①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护员工合法权益,适当提高员工各种待遇,优化工作、生活环境,吸引农民工就业;②企业要通过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技术改造,科学管理等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强应对民工荒的能力;③政府要完善促进就业机制,健全就业市场、进一步完善相关信息平台,疏通民工流动渠道,促进民工有序有效流动;④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完善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⑤要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就业。

解析

(1)该题是辨析题,题目中的观点认为用工荒的出现是由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观点具有片面性,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只是用工荒出现的一个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用工荒的出现。故需要学生分析其他导致用工荒出现的原因,从经济形势好转用工量大增、区域竞争加剧、新生代农民工的期待转变、国家出台的政策等方面回答。(2)要针对材料中对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措施,解决用工荒,需要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采取恰当的措施缓解用工荒,对学生灵活的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要求。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011年开春,曾经熙熙攘攘的“民工潮”.....”主要考查你对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 ]考点的理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

 

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

①必要性: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①从主要矛盾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从社会主义的基础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从国际竞争看: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提示:

改革的内容: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注意:不是根本制度的改变。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5:1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09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工   珠江   困窘   开春   万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