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①与苏联建立

更新时间:2023-02-05 04:51:30 阅读: 评论:0

题文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D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主要考查你对 [万隆会议 ]考点的理解。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亚非)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求同存异”方针。(5)意义: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民,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

“求同存异”方针:

提出原因面对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②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含义同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共同愿望: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作用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求同而不模糊界限,存异而不放弃斗争。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也体现了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而鲜明的体现,因此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这一方针后来也充分体现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4:5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504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德里   周恩来   的是   苏联   这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