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优选7篇)

更新时间:2023-02-06 16:20:28 阅读: 评论:0

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一篇

1中职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与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统教学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单向知识流动,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尽管我们教师在讲台上满怀激情,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兴趣,甚至昏昏欲睡。而案例教学法它所选用的案例基本模拟于企业单位中的实际经济业务,案例较为真实、贴近工作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来学习处理会计实务问题,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由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它能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提高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导向的需要

会计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比较看重实际操作能力。也是由于这个因素,使得会计的专业技巧显得尤其可贵重要。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毕业后,一旦被录用就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虽然我们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就是能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实际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模拟实际单位的经济业务,避免枯燥无味的单纯理论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缩短企业人才需求与我们职业学校教学存在的差距。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会计课程的特点,选择利用具有时代性与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积累案例处理的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2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从教学规律来分析,会计案例教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组织设计案例,提出讨论问题

案例教学成功与否与案例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是非常关键的。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针对职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代表性和启发性。且既能够引人入胜,又通俗易懂,只有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较高水平,他们才能深入探究案例要解决处理的会计问题。教师应就所选择的案例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问题的设计也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在上课前先分发给学生。学生在上案例课之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学习与案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补充性地搜集案例的背景材料,通过材料的准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补充、具体化或进一步提问。

分析案例,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学科知识和具备的生活常识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适时引导学生深化讨论内容并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分析结论。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可以把零散状态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归纳,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分析、处理实际会计业务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操作能力。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要鼓励与同学进行相互商讨交流。同时,发现学生判断有误时,老师要用适当的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自行修正。

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是他们的第一门专业课,供应过程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业务的第一步,所以激发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此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针对授课对象的整体特征,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设计演示如下:

导入案例,提出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那阶段热衷于观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特播放自制视频《来自星星企业》,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假设自己是来自星星企业的会计人员,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视频让学生模拟会计实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案例,课堂讨论

利用原始凭证图片讲述采购成本的核算,(1)举例说明买水果(买价=单价*数量)采购成本=?(2)采购费用有哪些a.运杂费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c.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d.进口关税-超市的进口樱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水果所产生的费用有哪些,从而延伸出在企业的供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采购成本(通过学生买水果的例子来说明采购成本)。教师通过讲授法及案例法向学生解释如何处理原始凭证中的经济业务,并为学生展示如何将真实的原始凭证信息在记账凭证上反映会计分录。(1)材料已入库,款已付。(2)材料已入库,款未付。(3)材料未入库,款已付。启发学生比较以上三个经济业务有何不同。经济业务发生后,师生共同根据原始凭证利用借贷记账法在记账凭证上编制会计分录,通过这样的项目训练可以使学生建立在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很快熟悉原始凭证的处理和记账凭证的操作。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练习:(1)5月2日,向胜利工厂购入甲材料2500千克,单价20元,货款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运费1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无支票存根,业务如何处理)(2)5月2日,向胜利工厂购入甲材料2500千克,单价20元,货款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运费100元,材料尚未到仓库,款项已转账。(无收料单,业务如何处理)(3)创造情景:若既无收料单,也无支票存根,该如何处理?以加学分作为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两位同学上台练习,其余同学座位练习并当场填制记账凭证,争取加学分。深化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采购材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业务,掌握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以及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会计核算,形成会计观念,提升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巩固业务处理

教师展示课件演示: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原材料采购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内容:(1)重点:采购成本的核算。(2)重难点:供应过程中经济业务的核算。学生根据PPT与教师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课后作业进行巩固,并以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考核,同时有利于教师进行反馈,并改进教学方法。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设计案例,组织案例,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热爱会计工作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和会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审核分析原始凭证和进行供应过程核算的能力,并据此提升登记记账凭证的能力,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能够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我们老师在采用的过程中应适时灵活,同时还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无法替论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前提必须是在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假如不讲授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直接开展案例教学,那么它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案例教学法中的分析问题提供基础和框架,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又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把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各尽其长,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会计教学应坚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应避免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他教学方法;也应避免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教学中夸大案例法的优点而过分使用,会损害案例的生动性,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要让案例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优势,教师应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特定的教学内容、择机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还应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就是说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老师应讲究技巧对他们进行疏导,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以学生姿态出现,融入学生的讨论,做到教学相长。

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篇

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会计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没有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科学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做笔记来接受知识,课堂上师生、同学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不能全面掌握理解,只是有个大概的认识,缺乏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曾经在完成课程教学后,我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会计?”学生竟然答不上来,这让我不得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产生了疑问。

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手段还是以传统的“教案+黑板+粉笔”为主,教师通过大量的板书、语言表述外加少量的实物(证、账、表)展示,向学生传授会计的专业知识。在会计实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的讲解不好通过黑板和口述一一演示,如凭证的审核与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如果单单讲理论的话,抽象又难以理解,学生往往搞不清楚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也直接了影响教学效果。

会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过于简单,没有实效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对学生的多样化考核,不再仅靠期末成绩来“一锤定音”。因此,一般学生成绩的评定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的。平时成绩一般是考勤、作业、课堂提问,虽然形式上采用了平时考核,但实质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期末考试则是通过闭卷考的方式完成,闭卷考试的试题相对简单,而且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期末考试前还会给出考试重点或出题范围,致使一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也能通过考试,根本不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会计实务的能力。

理论脱离实践,课时比例失调

有些学校的会计课堂偏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会计实际操作课时少之又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篇

要:阐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建议,指明会计专业在发展中应走的道路。

关键词: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道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扩招后,中职学校招生也就不考试了,凭初中以上毕业证就可入学,这就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作为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可是,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加之,在整过三年的教学中,有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使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例如:数学课理应设置,它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对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很有好处,可是,在三年教学中均未开设,给专业课教学带来不小难度。珠算本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可由于师资的原因也没有开设。须知: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电脑也有出故障的时候,此时珠算就派上用场了。又如:形体课本不应在会计专业中开设,但也设置了,跟专业无关,还占用本来就有限的时间。

(二)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由于理论课占用80%课时,致使实习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三)教学方法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有的教师仍采用纯理论,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尽职尽责,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积极性也无法调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学生技能低下。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也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这一目标可望而不可及。首先,由于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技能培训对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致使实习计划无法完成。其次,由于财会岗位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企事业等单位一般不愿承担财会教学实习任务,即使是勉强承担,也尽量不让学生仔细看,更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应付了事,这样的实习用跑马观花来形容不为过,实习目的自然无法实现。学生在校只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对实际问题一知半解,比如:对相对简单的借和贷理解起来也费劲。当然,也有经费的原因。

(五)专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部分会计专业老师,是从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任教,理论和实习课一肩挑。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还有少数教师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以前学的是其它专业,后通过函授取得会计专业本科文凭,转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须知:由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取得学历比较容易,但要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实属不易。以这样的师资去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效果可想而知。

(六)部分学生基础差,给教学带来难度。有的学生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连电脑都不会用,这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难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要合理。既要重视专业课,也要重视专业基础课,二者合理配置是质量的保证。对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不应开设,以免占用本来就有限的教学时间。当然,管理者的愿望是美好的,让学生开拓视野,尽量做到一专多能,但经验告诉我们,职业学校面对现实,只有先做专、做精,最后才能做大做强。

(二)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要合理配置。按照2000年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规定,三年制的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要占总课时的40%以上,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国家的职业学校课时分配也大致如此。因此,我们要按教育部规定,把实习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40%以上,以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1,研讨型教学。在教学中不搞满堂灌,留出一定时间,列出几个今后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道出各自的解决办法,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出最优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充分参与,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讨论的又是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现场教学。当学校因条件限制,无教学所需设备和资料时,积极和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把课堂搬到财务工作一线,请财务工作人员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经同意让学生亲自动动手,以增强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由于身临其境,知道了今后的工作岗位,知道了今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提前感受了今后工作的氛围,学习积极性高涨。3,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师生交互条件,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容易实现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增强教学实效,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科学技术,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了多种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校领导要重视学生技能培训,要在实习经费上给予保证,要在主管部门的帮助下,主动和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把部分实习任务安排在生产一线,以提高实效性,毕竟校内模拟实训也有他的局限性。

(五)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因此,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培训合同,将没有会计从业经历的专业教师送到单位的财务部门顶岗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考核。对通过函授取得会计本科文凭,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公开课、学生评议和摸底考试等方式,对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如未达到要求,必须限期学习提高,再评估仍未达到要求的,不得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采取优惠政策聘用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事业财会人员任实习指导教师,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要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对于双师型教师在晋职晋级等方面要给优先考虑。

(六)教学中对基础差的学生不放弃。针对部分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基础较差,有的甚至不会使用电脑,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的困难,学校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要利用课余时间给这部分同学补习文化和电脑方面的知识,逐步缩小差距,共同进步。

总之,中职会计教学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又懂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做大做强,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四篇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提高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有效性,不能“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创新,赋予会计教学生机与活力,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创造轻松的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师生互动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喜欢用课堂提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在无形中营造了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害怕被提问,情绪高度紧张,影响知识的吸收。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小故事或者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生活原型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在讲授“丁字形”账户的结构时,引用“左右手定则”,向学生借出双手,把学生都调动起来,激发师生互动热情,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任课老师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言弃,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利用课余时间对这部分学生查缺补漏,逐步缩小学习差距,保持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共同进步。

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般都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教学效果甚微。因此,要实现有效会计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当转变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根据课堂内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如在基础会计第一次上课时,我不直接讲授会计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谈谈一个月的.生活费收支各是多少,然后再解释记录收支过程就是简单的记账过程,进而引出会计的概念。在讲解会计八原则中“客观性原则”时,不是空谈概念,而是设置问题:会计像摄影师还是画家?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弄清楚它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作答,从而加快学生理解。又如,在会计实操课程上讲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内容时,我先把学生每5个人分为一组,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讨论,审核和填制凭证,遇到问题先在组里探讨解决,然后我再提供凭证实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讲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制。这种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亲自参与,整合原本分散、零乱的知识,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案+黑板+粉笔”教学手段单一,往往使得教学过程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加上会计又涉及大量的图表、凭证账簿报表,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本不能满足会计教学的需要,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整合文字、图表、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看着文字材料,听着讲解,配合教师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解账簿登记规则时,涉及的账页格式多种多样,登记过程繁琐,不能一一在黑板上演示,单靠语言讲解就过于抽象,教学难度明显增加,这时我改变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具体的格式用投影仪呈现出来,然后深入浅出地讲解,直观形象地突出教学重点,学生与“实物”打过照面,留下深刻印象,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还可能得到教师的演示课件,课堂上就减少了笔记,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科学的考核办法使考试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和活用所学、展示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我们要根据课程的设置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研究确定适合本校学生学习会计系列课程的考试模式。不是仅局限于期末理论考试,而是在平常多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各种技能考试如点钞、珠算、小键盘比赛,比赛结果不仅能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提高技能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因此,科学的考核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配置理论课与实习课的课时,理论联系实践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强且要求规范严格的应用性学科,仅仅掌握一些理论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将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按规定,三年制的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课时需占总课时的40%以上,但现实中会计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实习课时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理论脱离实践。因此,我们应按照有关规定,提高会计的实习课时,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迅速适应就业岗位创造条件,也降低社会使用会计人才的成本。

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五篇

教案教学目标怎么写

【篇1: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上传: 汪锦坤 更新时间:2013-1-8 18:31:0

5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一、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

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2、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3、设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全面性

注重全面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三个维度互相照应,相互协调,体现高度的整合作用。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只有落实知识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其它目标,在设定数学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涉及到的知识点,注意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哪些能力。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数学教学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放在突出的地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原有学科德育目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 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习内容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其它德育因素。4、教学目标的叙述要注重准确性 5、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重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应显现“三个维度”,体现“四个要素”,通过行为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功效就在于指导教学行为,能够具体地指导教学实践。如何让教学目标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那就是将教学目标设计得细致、具体,也就是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属于课前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预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定得太笼统、太空泛、太模糊,就会失去教学目标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就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摆设,课堂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而预设的目标越是具体明晰,指导性也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与可操作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动词越是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就越强,那些含糊其辞的行为动词就不具有可操作性,一些涵义广泛的行为动词,操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明白无误的行为动词,才会更具有可操作性。

【篇2:什么是教案?教案怎么写?】

什么是教案?教案具体怎么写?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1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篇3:教案怎么写】

别以为作为教师,谁不会写教案?其实教案设计应当与时俱进,我们应从教案的格式与文字表达中体现新课改理念,表达执教者的智慧与创造性。

1、写《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案的主心骨,如果目标撰写随意和不清晰,必然影响教案设计的整体思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按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的六个方面作全面表述,要因课、因学生制宜,可以有所侧重,有所突出;“目标”是指教育对象所获、所得和所悟。把“目标”写成“我怎么教和教学生什么”是一种误判,应当把表达主体移位到学生,要用对应的动词表达学生应有的“行为描述”,如写出、列出、识记、会、能等。同时要适当写明“行为条件”与“标准”。2、写《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和关键知识,难点是指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知识。写“重点与难点”,应改变传统的写出是什么,还要适当增加“你是如何确认”,“为什么是重难点”等,这样就提升了教案的说理性。

重点的解决与难点的化解是教学设计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些内容的表达方式 有两种:一是放在教学步骤中提及;二是在《重点与难点》的陈述后另列一条“重点的解决与难点的化解”,不过在写时不宜作过细表达,而是作提纲挈领的交待。3、写《教学过程或步骤》

这部分从文字量来看,应是教案的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性与实践性的集中表达。教学步骤一般按教学环节和阶段来写,写清自已怎么教与学生怎么学的基本要点。下面两种教案格式可供参考: a格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2、难点

3、解决方法

(1)教学策略

(2)学法指导 三、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感 b格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2、能力训练点 3、德育渗透点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2、难点 3、质疑点 4、解决办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四、教学步骤

五、教后感

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六篇

教学目标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的。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现实场景提出问题,并且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1,把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数学相互恶习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2,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配套的课件,以及活动统计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我们星期天都有假日小队活动,你们的假日小队开展过哪些活动呢?(学生汇报)

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小朋友也开展了很多的活动,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假日小队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我们来到阳光小区,这里的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你知道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吗?根据回答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收集电池、浇树。2、课件出示:表演节目

仔细观察这幅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汇报员。

(1)合唱

仔细观察合唱队员有15名,伴奏的有3名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减法呢?

(2)报幕

“这是第19个节目”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已经表演了多少节目?那么你能根据这个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呀?

3、拍照

介绍拍照的常识,你知道一张胶卷有多少张吗?你怎么知道的呀?

那么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呀?你怎么知道的呀?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剩下的胶卷不够照,你可以想个什么办法呀?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4、浇树

出示浇树的场景图和对话,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

提问:看了这些你想知道什么呀?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

5、收电池

这里有3个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看了他们收集电池情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可以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也多。

小组活动,看哪一组的问题最多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很多假日活动,出示你们课前的调查表。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学生分组学习,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看那一组的问题最多,回答的最好。

班级内交流。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呀?提出来让你的同桌来解一解。四、总结

中职会计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七篇

教案教学目标是什么

【篇1:教学目标编写范例】

教学目标编写范例: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 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c a b

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d

教学目标的编写(2012-05-27 00:05:39)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编写是一种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回答;1、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2、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或能观察到学习者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是要向教师或学生提供教学的目的或传递期望,并作为开发教学活动和为教学评价提供基础依据。如果目标表述不精确,不仅教学的指向不明确,而且对目标的达成也变得模糊,因为无法检测或观察,那么,教学的效果也就无法证实。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具体、明确、可操作。

下面介绍几种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一、美国学者马杰(robert mager)的abcd法

以研究行为目标而著称的美国学者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他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即行为、条件、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基础上,加上对教学目标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对象a(audience)

即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行为b(behavior)

在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中,实际的行为及其结果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它说明了学生通过学习所能够完成的特定而可观察的行为及其内容。描述行为及其结果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表述行为的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

条件c(conditon)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及其结果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学生证实其终点行为时,我们常提出相应的限制条件。例如“可以借助字典”、“通过小组讨论”等都包含有相关条件。行为的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因素:

(1)环境因素(气温、光线、地点、噪音等)

(2)人的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学生独自完成等)(3)设备因素(设备、工具、图纸、计算器、说明书等)(4)信息因素(教科书、笔记、资料、图表、词典等)

(5)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证实学生的行为表现,提供什么刺激条件以及刺激的数量如何等)

编写良好的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地包含实际的有关条件,以使学生能在适当的环境中证实其行为结果。

行为的标准d(degree)

行为的标准是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应该对学生行为的标准进行具体的描述。学生行为表现的熟练程度一般而言是具有差异的,而且幅度可能很大。在教学目标编写时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行为的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描述。例如“在5分钟以内”、“误差在1mm以内”、“准确率达90%”都包含了教学目标中的有关标准。

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的部分,目标编写中,如不提标准,一般即认为要求学生达到100%的正确率。c a b

在10个图形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d

附: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

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

学习目标层次

识记 特征 对信息的回忆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评价 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息 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景中 方案、解答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分之间的联系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合,形成个新的整体 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 断

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描述实例

例1 语文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学生能正确写出所学的5个生字,5个字中写对4个为合格。

ab c d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十分钟内阅读完一篇1000字的文章,并说出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a cbc d

例2 数学教学目标

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如5/6和2/3),小学

ca 四年级学生能通分并求出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12题正确为及格。bd

例3 历史教学目标

给出10个有关革命战争的是非题,初二学生能分别在正确和错误的命题上标出是与非,8题正确为及格。例4 生物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哺乳动物单元,初二年级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篇2: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上传: 汪锦坤 更新时间:2013-1-8 18:31:05 教案中如何写三维目标的设计

一、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

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2、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3、设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全面性

注重全面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三个维度互相照应,相互协调,体现高度的整合作用。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只有落实知识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其它目标,在设定数学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涉及到的知识点,注意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哪些能力。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数学教学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放在突出的地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原有学科德育目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

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习内容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其它德育因素。4、教学目标的叙述要注重准确性 5、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重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应显现“三个维度”,体现“四个要素”,通过行为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功效就在于指导教学行为,能够具体地指导教学实践。如何让教学目标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那就是将教学目标设计得细致、具体,也就是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属于课前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预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定得太笼统、太空泛、太模糊,就会失去教学目标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就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摆设,课堂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而预设的目标越是具体明晰,指导性也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与可操作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动词越是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就越强,那些含糊其辞的行为动词就不具有可操作性,一些涵义广泛的行为动词,操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明白无误的行为动词,才会更具有可操作性。

【篇3: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一、问题提出

1、新的问题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宽广舞台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方面的目标,提倡和鼓励个性的选择与发展。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对高中历史教育健康发展起到极大推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新课程目标落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学生的历史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停留在反复强调却失之抽象的一般的号召上,缺乏从心理因素、认知特点、学习行为上展开的具体的既有必要性,又有操作性的实验分析和研究,其中,对过程与方法作为学习目标的研究则更是薄弱环节。新的课程标准完成了“跨越式”改革的“宣言”和“法定”的角色,但作为一种“标准”,却留下了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实践中进一步补足或完善的“缺位”和“空档”。因此“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作为彻底的新生事物,发展的空间最广、可供探究的问题最多。2、争议最多、误解最深、影响最大

一些教师在对“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很多人对“过程也是目标”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以为犯了逻辑错误。因此实践上出现了错位,影响了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误区:

(1)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中,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现在很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要么设计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理解为教师为主的师生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2)能力与方法相互混淆。

能力与方法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观察、记忆、分析、思维等。而方法,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一定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设计的笼统化宽泛化。

许多设计是放之海内皆准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设计时,经常为节约时间,就简单写上教师的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等。姑且方法是否合适不论,在这课的具体表现中如何去实施,具体在解决那一个问题时采取哪一种方法,怎样去实施讨论探究,等等方面流于形式。

因此,什么是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如何确定?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怎样实施会更加有效?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作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涵义 1、谁的“过程与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科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过去人们认为,“过程与方法”不过就是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手段而已。新课程理念则强调,“过程与方法”不仅是手段,而且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和运用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掌握“过程与方法”,因此它又是学习的目标。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把“过程与方法”当作目标来学习,运用和掌握,获取“能够获取知识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而“过程”在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指概括的外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如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另一个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比较历史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评论历史观点的过程与方法,论证的过程与方法,辩论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资料收集、问题探究”只是手段和方法,不是教学目标。“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学会“如何探究问题”才是教学目标(张汉林《对历史三维目标的一点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及其程度。系指通过获得和怎样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经历,形成从这些经历中抽象或概括的更有统摄力的思维程序与思维方法,即思维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从知道“是什么”和复现“怎么做——这样做”的经历中,形成从中抽象或概括出来的“怎样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的思维方式。它反过来促进理解与掌握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使其能迁移——举一反三,又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积累—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由证来”的方法;学会探究解决问题。就历史课程而言,这个“过程”指的是让学生在浓缩、简化或概括的情景和条件下,经历和体验史学界确认史实,解释与评价历史的程序。如,经历和体验史学界确认唐太宗生平事迹、编写其年表的思考程序,解释与评价唐太宗的认识程序。注意,这个“过程”指的是在本质和主干逻辑上与史学的认识过程一致,并非时空、途径、形式上完全相同。教学方法上有的是通过教师的描述、概括、推理或演示等示范感知的,有的是由师生对话、置疑、解惑完成的,有的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探究性学习进行的,包括观看影视资料、图书阅读、参观考察、调查访问、文献查阅、课题探究等。教学方式上可以集体进行、小组合作、独立思考??。操作时究竟用哪一种方案,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课而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可千篇1律或机械照搬;“方法”指的是掌握史学界确认史实和解释与评价历史的思维方法。小到编制历史大事年表、制作各种历史图表的思维方法,中有如何进行史料鉴定辨证、把握与解释历史现象的思维方法,大至如何发现与揭示历史变化的轨迹、知晓历史演变之脉络的思维方法。“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课程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显示出过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七个环节。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作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确定原则 1、精心地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和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前认真备课有充分的准备。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如何备好课,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任课教师不可轻视的问题。

1)、备课标。只有备好课标,才能构建课堂教学的全面观念。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要深入理解课标,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确定每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根据所任学科教学内容,每节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确定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是学生。②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学生将是什么样的”。)

2)、备教材。备全册,备单元,备每一节课时。在备课中,我们首先要挖掘教材内涵,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前后联系、设计意图。(提倡教师们大胆地尝试,灵活处理好教材,注重知识的调整和整合,有自己的创意。)在此基础上设计每一课时教案。

3)、备学生。备学生的知识现状,已有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次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4)、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但在历史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流失现象极为普遍。

(一)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案例1]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公开课上,老师在讲完人们的衣食住行变化后,让学生讨论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党领导的好,有的说是政策的英明与伟大??其中有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出“人们就是想吃好住好。”(这是教学辅导书上很少提到的)老师对这一学生的话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而是按照其教学设计列出了一二三点。

[评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说出教材中没有提到的想法,本应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却视而不见,任其白白流失。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因势利导,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将教科书中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忽略了这一契机,仍按照教案引导学生展开课程活动,生成性资源转瞬即逝。

(二)课上问题,课后解答。

[案例2]课上,老师讲夏朝历史时说:“你们发现没有,年代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确切纪年,一般称公元前21世纪,后来国家大量投资,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建设,才有了现在的年代。”这时一个同学举手说:“我认为,国家投资搞那么遥远朝代的断代工程没有意义。”主讲教师看似有些“尴尬”,但很果断地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咱们下课再讨论吧。”

[评析]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对课程实施中的生成性事件和问题完全视而不见的情况已大大减少。但是,许多教师采用课下延伸的办法来应对。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与教师备课思路不一样的看法时,一些教师通常会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留在课后再讨论吧。”如果教师真是发自内心地想着课后再与该学生讨论,这也可算做是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课后开发。可是很多教师一下课就忘了这一回事儿,甚至当时说出那句话本身就是为了搪塞。如果教师常常这样课后不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失去发现问题和表达不同想法的兴趣和热情。

(三)一味欣赏,不作辨析。

[案例3]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在讲中国_力量的壮大,让同学分析力量壮大的原因时,一位同学说:“我认为,中国_的力量壮大应归因于日本,原因很简单,抗日战争爆发,_担起正面战场的御敌重任,错过了集全力镇压_的大好时机,_才有喘息的空间,逐步壮大起来。”老师说:“这位同学提出了新的观点,值得表扬,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

[评析]学生把“中国_的力量壮大归为日本的侵略”观点明显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一种错误的生成资源,如果教师对此错误观点进行有效地开发,并给予细致地剖析:“日本的全面侵华,客观上有_政府停止_中央根据地的围剿。让_喘息的后果。但面对日本的侵略_也担起御敌的重责,开辟了敌后战场积极抗日。_的壮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抗日战争中也损失很多。日本的侵华带给整个中国更多的是一场灾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还要对学生进行做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观点很独特,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但教师没有对学生错误的生成性资源进行辨析与利用,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不考虑观点的科学与否,只为“新”“异”“离奇”,这不仅背离

就是说“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备课时,每节课都要考虑教学语言的设计,包括激趣引学、知识传授、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延伸、教学评价等的语言设计要考虑全面、具体。

6)、备教学反思。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更好地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己的知识体系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今后要修补。

②、学生的得与失。

③、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否有偏差。

④、对教材的理解及本节课设计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是否恰当。⑤、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不合理应怎样修正。

⑥、本节课有哪些闪光点今后应汲取。

⑦、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效果如何等等,反思后对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正,再实践,再反思,再超越,再升华,每一次循环都会有新的感悟,每一次感悟都有新的提高。2、有效性与能动性相结合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学习,应该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目标,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实现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高效性,使学生形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上的多样性。

目前历史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误区突出表现在课堂上过分“热闹”。有的教师热衷于“表演法”,课堂看似十分“热闹”,学生积极参与,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表演的内容不合适,对没有意义的历史内容进行表演,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二是表演时间过长,没有留给学生时间充分思考;三是表演中角色的定位与成型,使绝大部分学生永远处于观众的角色,从而使“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成为一句空话。四是表演极易忽视教师的指导,使课堂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学生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解读有深浅之分和正误之别,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表演科学组织,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探寻符合历史的表演现象,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表演如果没有教师科学有序的组织和引导,其过程与方法可能是虚假的,结果必定是低效的。

目前历史课堂教学在教学手段上误区突出表现在课堂上过分倚赖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来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更是评价其一堂课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今天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已经比比皆是。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是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中学生的分心。一些影视资料、图片表格,甚至包括一些课件的动画效果,都有可能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这些事物的本身之上,从而导致教学中学生的分心。二、有可能使学生理解知识的速度跟不上教学速度,从而使学生无法完全掌握知识。由于多媒体教学相对于普通教学来说,节奏更为明快,因此对习惯了普通教学的学生来说,跟不上多媒体教学的节奏是很正常的,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掌握。三、有可能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淡化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由于多媒体教学都是在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框架内进行的,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常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从而有可能使教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教师的负担。由于多媒体教学

本文发布于:2023-02-06 16:2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768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设计   中职   模板   会计   范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