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材料一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

更新时间:2023-02-05 00:18:40 阅读: 评论:0

题文

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安宁清谧),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通典·选举三》

材料二 (美国)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但尚未发展的水平,符合美国人民既要求联合又反对中国集权国家的政治心态。然而,由于邦联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政部门……没有征税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行政部统治各州的唯一权力只是劝告的权力。《邦联条例》没有真正把美国统一起来,邦联政府有名无实。同时在国际上没有信誉,借不到分文外债。

——《论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  第八款:合众国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18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选举法》,确认了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逐级召开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全国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础。第一条  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三条  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六条  每一选民只有一个人投票权。第五十五条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镇出席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县以上各级人大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律》(1953年)

(1)简析材料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唐朝形成全新的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的封建官僚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政策失误。科举使选官由考试逐步取代了门第,并且以科举入仕为荣,扩大了统治基础。(2)变化:中央政府权力扩大,地方政府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意义:政治上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经济上,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上,有足够的权威来维护国内统治和应付外来威胁,巩固新政权。(3)基本特点:普遍性、平等性、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并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背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或答“一五”计划实行、三大改造的开始);抗美援朝的胜利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4)制度革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主要考查你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的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正式宪法。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人宪法中。

1954年宪法共有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 1954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部宪法,它制定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领导人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明确规定“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因此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记载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胜利结果,其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在自下而上、经过普选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并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宪法的颁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宪法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3、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成为人民权利的大宪章。4、它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障。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我国政治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0:1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39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