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各界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材料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扣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1997年)
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做了准备?这次会议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贡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来得到平反昭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的精神,1999年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逐步恢复和健全。(3)举措:1999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主要考查你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的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正式宪法。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人宪法中。
1954年宪法共有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 1954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部宪法,它制定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领导人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明确规定“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因此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记载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胜利结果,其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在自下而上、经过普选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并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宪法的颁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宪法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3、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成为人民权利的大宪章。4、它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障。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我国政治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0:1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39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