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咬文嚼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23:57:29 阅读: 评论:0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咬文嚼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www.xuefen.com/)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学习方法

朱光潜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和著作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写了大量关于写作的文章,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他的许多著述内容丰厚,语言精当、风趣,读来兴味盎然,这与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坚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咬文嚼字》一文,乍看起来仿佛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词造句的文章,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我们阅读《咬》文时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咬文嚼字,它是个老词儿,元代乔吉有一篇叫《越调小桃红赠刘牙儿》的散曲中说:试寻思,风流漫惹闲唇齿。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明代冯惟敏一首《满庭芳书虫》一词也有这样的句子:蠹鱼虽小,咬文嚼字,有甚才学。咬文嚼字通常用作贬义,一指,过分地斟酌或强调字句;一是讽刺死抠字眼儿。《咬》文中的用法则不同,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平常说的有咬嚼也指的是有耐人品味的地方,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其次,学习《咬》一文要注意精读,抓住主线,扼要归纳段意。

第三,要注意把握《咬》文以理驭事,理充词沛的特点,文章达到了理至事随,说理充分的水平。

最后,要注意积累词汇,结合语感,体会文章行文的妙处。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学习要点提示

1、理清脉络,掌握重点句。

第一段,写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第二段,指出郭沫若修改婵娟台词是炼字的好例。同时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强调了文字修改和表达情感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突出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要求,强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四段,通过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或改文的对比,强调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原文看似繁冗,但有发出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意味一词十分重要。

第五段,强调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内容服务的,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作者对推敲这个典故,进行了细密准确的分析,最后,作者极有分寸地说: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道理很简单,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强调阅读和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意义包括直指的和联想的,前者明显而确实,后者因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不同,变化莫测。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这是因为联想的意义却难用难用在它的游离、偏于个性,不易控制,如果控制好了,就可以点铁成金。

第七段,上一段说的是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本段是对误用而生流弊的条分缕析:先说联想起于习惯,一些做诗文的人也未能免俗,他安于套语滥调,深陷陈腐的套板反应,而这恰恰与文艺的创造使命大相径庭,习惯力量无孔不入,形成文学创作的桎梏。因此惟陈言之务去成了当务之急,也是最紧要的教训。作者大声疾呼,文学工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去表达思想情感,挖掘事物的深层内涵,作出个性来,创作出上乘的作品。

第八段,概括提倡咬文嚼字的真正意义:文学是艰苦的事,作者必须具有谨严精神,要想达到艺术的完美,必须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2、运用典型事例,说理透辟。(从略)

3、语言运用准确,得当,富有辩证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咬文嚼字》,对于高考语文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学分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荐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米洛斯的维纳斯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高中文言文之词类活用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古代时人们对各年龄段的别称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必背古文重点语句及翻译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5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34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咬文嚼字   知识点   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