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面积26.8万平方千米,人口439万。该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世界上畜牧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重要的羊毛及羊肉输出国。 根据新西兰概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至(7)题。材料一: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土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5%以上,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新西兰畜牧业发达,农畜产品出口量大,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材料二:新西兰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 首都气候资料材料三: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新西兰南岛(南纬43.4°,东经172.7°)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附近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材料四:左下图为新西兰南岛图,右下图为新西兰南岛A地附近景观图材料五:前段时间某电视台打出一则奶粉广告。广告词如是说;“雅士利奶粉,来自新西兰,品质自然出众。”老爸看不过,每次看到都说,真想扇那制作广告的人两个耳光……(摘自王树人的博客:blog.readnovel.com/ur/131077)阅读材料一至五,回答以下(1)-(7)题。(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1分)A.2月22日16时51分B.2月22日8时51分C.2月22日7时51分D.2月2日8时51分(2)A处海岸典型地貌景观是 ,形成的原因是 。新西兰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其处在 和 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3)读图,分析新西兰南岛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原因。 (4)新西兰出口的奶制品以奶粉为主,并大量出口。从自然(地形和气候)、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新西兰发展乳畜业的条件。(5)图中B为马博罗(Marlborough),自1973年开垦了第一片商业葡萄种植园以来,该产区目前的产量已占到全新西兰葡萄酒产量的一半以上。马博罗地区夏季温暖,秋季漫长干燥。其土壤以泥沙地为主,含有大量漂石(注:漂石粒径大于200mm以浑圆(棱角)状为主,其含量超过总质量50%;或粒径大于60mm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75%的土)。试分析该地葡萄酒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6)试分析库克海峡风浪大的原因。(7)简述新西兰南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B (2)峡湾 冰川侵蚀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3)特征:西北多,东南少(或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原因:新西兰地处40°S附近,受盛行西风(西北风)影响(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较多,适合牧草的生长.温凉湿润的气候适宜种植牧草,饲料丰富,生态优良;技术先进;但国内市场狭小。(5)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纬度较低,光照、热量较充足;地表大量漂石,增大了昼夜温差;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葡萄品质优良。生态优良,酿造技术先进。(6)新西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受强盛西风带影响显著,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故风浪大。(7)特点:人口和城市主要沿河、沿海分布,东多西少。原因:平原面积较广,供水充足,海运便利
解析
(1)本题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东加西减,由材料可知,地震发生地属于东十二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相差四个时区,北京晚四个小时,故选B。(2)由图可知,A处地貌景观是峡湾,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多发,或者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由新西兰年降水量图可知,西北多东南少,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可知,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的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北风的影响多雨,西北是迎风坡降水多,东南是背风坡降水少。(4)自然因素一般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一般从市场、技术、政策交通等因素考虑,新西兰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新西兰属于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但是由于国内人口少,市场狭小,所以产品依靠出口。(5)分析种植葡萄的优势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由图和材料可知:B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纬度较低,光照、热量较充足;地表大量漂石,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养分的积累,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新西兰注重环境保护,葡萄品质优良,生态优良,发达国家酿造技术先进。(6)该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是西北风,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加上周围是海洋,缺少地形的阻挡,故风浪大。(7)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东部平原面积较广,河流多,供水充足,地形平坦,沿海交通便利。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面积.....”主要考查你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考点的理解。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5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33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