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10分)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2012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4.6%。在食用品方面,猪肉价格上涨25.0%。(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会对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6分)(2)一般来说肉类食品价格上涨会带动鸡蛋价格上升,请说明其原因。(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商品价格变动可以促使生产者调节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3分) ② 商品价格变动可以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刺激对生猪养殖业的要素投入。(3分)(2)在可以互相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分)肉类食品与鸡蛋可以成为互为替代品,肉类食品价格上升会使消费者减少对它的需求,增加对鸡蛋的需求,从而带动鸡蛋价格上升。(2分)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主要回答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即价格变动如何调节生产规模,先总起来回答理论,再结合材料中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情况具体分析对生产的影响。(2)从肉类食品与鸡蛋的关系上加以分析,注意二者是互为替代品的商品,分析在互为替代品的商品中,一种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的影响。具体包括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0分)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主要考查你对 [价值规律 ]考点的理解。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理解价值规律:
1、把握两句话:①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②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明确三对概念: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理解价值规律十对关系: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C.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③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3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30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