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是人们安居之所,房产价格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我市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到我市的商品房价格偏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有较大影响。该校同学

更新时间:2023-02-04 23:37:25 阅读: 评论:0

题文

住房是人们安居之所,房产价格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我市某校高一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到我市的商品房价格偏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有较大影响。该校同学通过调查研究,从中了解到我市商品房价格偏高的原因,并对人们的住房消费行为进行了归类。请你根据这一事实,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影响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2)假如你家里现在住房短缺,急需住房,请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住房消费的交易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3)在住房消费方面,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应践行哪些正确的消费原则?(4分,至少写出2点)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影响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①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3分)②价值决定价格。(3分)(注:如学生答出国家政策也影响商品房价格,房屋开发商垄断经营,人为抬高房价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钱货两清的消费。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或有足够多的积蓄,这种消费可以马上获得房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贷款消费。因为暂时没有足够的钱或没有太多积蓄,但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租赁消费。因为家庭较困难,租房住比较实惠。(注:答出消费的交易方式给3分,原因3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任选其中一种交易方式都可)(3)答: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答对2点即可给4分)

解析

(1)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影响商品房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是这两大因素,此外,还可以回答,开发商人为抬高房价,故意捂盘惜售,垄断经营等因素都能影响到商品房的价格。(2)解答本问的关键是消费的交易方式,按照消费的交易方式可以将消费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给出这三种消费并简单阐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消费方式即可。(3)此问较为简单,为课本记忆知识,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的正确消费原则有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住房是人们安居之所,房产价格是影响人们生.....”主要考查你对 [价值决定价格 ]考点的理解。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①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②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量成正比。(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3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29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