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价格总体呈不断上涨之势。电力企业因煤价过高二谋求涨价,这又反过来助推煤价进一步上涨,不少地区面临着拉闸限电窘境

更新时间:2023-02-04 23:32:50 阅读: 评论:0

题文

(22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价格总体呈不断上涨之势。电力企业因煤价过高二谋求涨价,这又反过来助推煤价进一步上涨,不少地区面临着拉闸限电窘境。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我国油价频频攀升,居民普遍抱怨油价“涨多跌少”、 “涨快跌慢”。2011年以来,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呼声不断。专家指出,改革并不一定导致涨价,在机制设计上,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的方式来影响价格水平。有效解决能源矛盾,需要建立透明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否则能源价格、企业运行和投资都将充满不确定性。(1)  造成我国能源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分析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14分)(2)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8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14分) ①生产成本增加;能源供不应求(经济发展,需求量大增);油气市场垄断;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带动。(共4点,答出其中3点得满分6分)②影响:有利于利用价格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短缺;(2分)会提高能源行业利润,有利于刺激能源生产,满足消费;(2分)提高了工农业生产成本;(2分)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对汽车产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造成影响。(2分)(2)(8分)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分)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分)②我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分)还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处理好广大人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解析

本题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价格总体呈不断上涨之势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价格知识的理解。(1)能源价格上涨的因素可以从生产成本增加、供不应求、油气市场垄断等,影响可以从节能降耗、提高能源行业利润、工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回答。(2)可以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处理好广大人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回答。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2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主要考查你对 [价值决定价格 ]考点的理解。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①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②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量成正比。(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2)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价格上涨,反之则反。 (3)价格受纸币发行量的制约,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反。 (4)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3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27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煤价   窘境   之势   快速发展   高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