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注意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子弟之制”应是之分封制,封建即古代的封邦建国意思,再结合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特点:①周王与诸侯以“土地”和“义务”为联系纽带;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③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④分封的对象多元化,同姓为多而且都在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说明王室的衰落;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说明礼崩乐坏;“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反映了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秦朝破解困局的方法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所反映出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4)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材料四中“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的关键句得出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认识;“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二、三、四也能得出负面影响,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主要考查你对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 ]考点的理解。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岛。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并以台湾为跳板,不断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 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的强盗行径,一直极为愤慨。从起兵抗清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收复台湾。1661年乘清朝顺治皇帝病死、清军无暇征战之机,郑成功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这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25000名将士,100多艘战船,离开金门,经过澎湖,在台湾同胞的协助下,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在台湾强行登陆。经过激烈战斗,打败了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为盘踞台湾,曾以每年送给郑成功几万两饷银和土产为条件,要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断然拒绝,并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怀。1662年,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军队分到各地去屯田垦荒。他还派农师向台湾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郑成功及其后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 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斗争,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台湾当时叫夷州;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台湾当时叫琉球;元朝时,元政府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
清军进入台湾: 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2、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3、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郑成功的孙子)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清设台湾府: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2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25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