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汤之孙太甲在位时,因其“不尊汤法,乱德”被幽禁。从战国时起,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便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

更新时间:2023-02-04 23:25:28 阅读: 评论:0

题文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汤之孙太甲在位时,因其“不尊汤法,乱德”被幽禁。从战国时起,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便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理念,构筑了某种有利于廉洁政治的文化氛围。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 汉代规定,“臧值十金,则至重罪”;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其职责是“六条问事”,一条针对不法豪强,五条针对“二千石”的郡国守相,其余不问;汉代察举制突出了以“德”、“能”、“文” 等考选官员的价值取向。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唐代巡按任期两年,职责偏重刑狱;《唐律》规定:官吏监守自盗,“盗所监临财物者”,“三十匹绞”。《大明律》规定:官吏监守自盗,至四十贯者绞;官吏犯赃枉法,至八十贯者绞;官吏恐吓取财,即使未遂不得财,亦须杖刑;明代巡按对地方官吏兼有考察、荐举、纠劾之权。——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材料二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相对比较廉洁,与其廉政文化设计上的精良密切相关。…… 在西方的政治观念中,西方人更倾向于把个人权利作为合理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坐标:“较之以往的时代,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在更大程度上为权利话语所支配。”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指出:“对于人权的无知、忽略或轻视乃是公民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由。”在西方社会,公民权利意识的发达是其政治廉洁的重要保障。……美国总统杰斐逊曾呼吁:“请您提倡一个扫除愚昧的行动,制定和改进教育普通人民的法律吧。让我们的同胞知道:只有人民才能保护我们,使我们能够防止这些弊害,为此付出的捐税尚不及献给国王、僧侣和贵族财物的千分之一,如果我们听任人民陷于愚昧无知,这些家伙就会在我们中间死灰复燃。”——摘编自《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的特点及运行条件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8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9分)(3)比较上述材料中反映出的中西廉政建设的本质区别。(8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历代政权重视约束各级官吏权力;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严格的法律规定惩治腐败;建立日趋完善、相对成熟的监察制度。(8分)(2)以分权制衡作为廉政主要方式;通过立法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保障廉政建设顺利进行;把维护个人权利作为预防腐败的根本手段,保障个人的自由平等;重视公民权利教育和参与能力。(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3)中国古代的廉政建设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目的;强调人治;突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西方的廉政建设以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前提;重视法治;突出民众对官员的权力监督。(8分,答出4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概括古代中国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从战国时起,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便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理念,构筑了某种有利于廉洁政治的文化氛围;历朝都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唐律》、《大明律》都对贪官严厉惩处。(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在西方的政治观念中,西方人更倾向于把个人权利作为合理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坐标;分权制衡作为廉政主要方式;通过立法加强廉政建设;公民权利意识的发达是其政治廉洁的重要保障。(3)该问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两则材料涉及的中西廉政建设的本质区别是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中国古代的廉政建设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目的;强调人治;突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西方的廉政建设以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前提;重视法治;突出民众对官员的权力监督。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主要考查你对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 ]考点的理解。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岛。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并以台湾为跳板,不断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 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的强盗行径,一直极为愤慨。从起兵抗清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收复台湾。1661年乘清朝顺治皇帝病死、清军无暇征战之机,郑成功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这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25000名将士,100多艘战船,离开金门,经过澎湖,在台湾同胞的协助下,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在台湾强行登陆。经过激烈战斗,打败了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为盘踞台湾,曾以每年送给郑成功几万两饷银和土产为条件,要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断然拒绝,并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怀。1662年,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军队分到各地去屯田垦荒。他还派农师向台湾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郑成功及其后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 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斗争,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台湾当时叫夷州;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台湾当时叫琉球;元朝时,元政府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

清军进入台湾: 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2、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3、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郑成功的孙子)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清设台湾府: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2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25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孟子   儒家   商汤   材料   社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