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使高考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校高三(1 ) 班开展了以“我与高考”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晒账单同学们收集了5份不同时期的高考账单,详见下表(单位:元)大家倡议高考消费应该理性(1)《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同学们的上述探究成果。(6分)亮观点此次改革将在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方面作出探索。同学们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争议最大。赞成者认为:“现在高中学习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业负担太重,一年多考将使高考集中考试的科目减少一门,减轻我们的学业负担。” … … 担忧者认为:“一年多考会使我们轻视英语,弱化英语学习,不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 … (2)清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双方观点的合理性。(6分)献计策教育部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教育部要求各省份 2014 年年底前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江苏省高考方案正在研制过程中,即将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高考方案的决策过程。(3)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决策,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这种参与对个人成长的价值。(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发展,可支配收入增加使高考开销越来越大。②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影响消费,高考消费也要克服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每点2分共6分)(2)赞成者: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年多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3分)担忧者: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年多考的实行,要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3分)(3)①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2分。答出任意2个即可)②价值: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增强公民政治参与能力。(4分)
解析
(1)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表中各项信息的变化情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其反映的信息。学生在本题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高考消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高考消费支出数额惊人且有一大部分属于不必要的支出。据此,学生可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角度加以说明。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双方观点的合理性。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辨证唯物论的范畴,确定答题所用知识的范围;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两种观点,以从中找出相应的答题思路。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考,坚持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高考英语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必须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不然会出现部分学生轻视英语科目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本题第一小问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途径的理解与记忆,从本题材料“江苏省高考方案正在研制过程中,即将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高考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面加以说明;本题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对“参与民主决策对个人成长的价值”的理解,解答本问题学生可从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等方面加以说明。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主要考查你对 [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考点的理解。
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3、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增加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完善社保,缩小城乡差距。3、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1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244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