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

更新时间:2023-02-04 23:00:22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材料: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4分)(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0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分)。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2)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说明:每一个答案要点2分,打出两点即可得分)(3)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使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说明:只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思考归纳作答,符合史实即可得分)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能力。从材料“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可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决定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根源与古希腊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有关。(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材料“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体现了保持和谐关系的原则;材料“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提倡礼治;材料“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强调要重视道义;材料“应该真诚待人”反映了诚信的原则。(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材料“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体现启蒙思想家也反对君主专制,所以两者的共同的主张就可以得到了。根据材料“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和所学知识“黄宗羲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而归纳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的答案。通过这两者不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主要考查你对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考点的理解。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比较评价:

1、共同的生活背景是早年参加抗清斗争,目睹王朝兴衰,后来著书立说。政治思想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的独裁统治,回归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因而能够在思想领域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使宋明以来渐趋沉寂的局面变得活跃起来,但是各自的贡献也不一致:黄宗羲以抨击君主专制著称,后人传习引用甚多的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以倡导经世致用而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后人传习引用甚多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以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而著称,其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2、整体评价是: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而且具有了向近代转化的意味。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新思想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宋明理学的批判,而将他们划出儒家思想的行列之外,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能够看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踪影。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生活背景: 与黄宗羲和顾炎武一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大动乱时代,促使他对传统的程朱理学进行反思。 2、主张:  ①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物质又是不断变化的。  ②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及其唯物思想:

1、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3年,农民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张献忠曾邀他参加农民军,他拒绝了。1644年,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王夫之和友人管嗣裘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的现象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了。代表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黄书》《噩梦》和《读通鉴论》等。2、王夫之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王夫之还研究了认识论反映论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而认识则来源于实践—“纾”(这里的“纾”,指的是个人的实践)。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3:0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20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古典   是在   材料   希腊   人文主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