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十分必要。阅读材料: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① ②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四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请回答:(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观点,该学派有何认识论?(2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的主要观点。(不许照抄原文)(2分)(5)你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孔子;孟子(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3)存天理,人欲灭;格物致知(2分)(4)否定孔子的权威;批判道学家“存天理,人欲灭”的虚假说教(2分)(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言之有理就给分)
解析
(1)主张仁和礼的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民贵君轻观点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使儒家思想在在战国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2)从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看出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3)从材料“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考查的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在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4)材料四中的李贽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批判宋明理学。(5)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知识。儒家思想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思想流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实行仁和礼,政治上强调为政以德,奉行中庸之道。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近代,其维护封建制度的内容使得儒家思想屡受抨击。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主要考查你对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考点的理解。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发展和融汇: 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先进国家。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隋末,道教徒积极参与了灭隋建唐的政治活动,到唐朝初年,李渊和李世民尊道抑佛,先道后佛,李世民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了道教的特殊地位。武则天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道教势力受打击。唐睿宗、唐玄宗父子二人迷信道教,道教优势又逐渐得以恢复。唐肃宗、唐代宗崇佛,道教势力再次衰退。到了唐武宗时,朝廷废禁佛教,独尊道教,第三次出现道胜于佛的优势。道教宣传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轻徭薄赋的要求有相同相通之处和异曲同工之妙,适应了唐初社会在大乱之后,天下初定,人心思治,统治者调整政策的政治需要。同时,道教也提倡佛教的“因果报应”,还鼓吹儒学的“忠”(忠于君主)和“孝”(孝敬父母),此外,还搞巫师的一套“长生术”,不仅适应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需要,也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命富贵的欲望。 隋朝比较重视佛教,隋文帝广建佛寺,度僧尼出家,命人译经写经。李世民尊道抑佛,但他也敏锐地感到,宣传“因果报应”,鼓吹“与世无争”的佛教,也不失为可利用的工具,因此在过去的战场建造佛寺,以后又亲自为玄奘的译经写序文,采取二教并重政策。唐朝有三次崇佛高潮,第一次是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曾利用佛教篡位,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进一步刺激了佛教的发展。第二次出现在肃宗、代宗时期。第三次出现在唐懿宗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儒教的鼎盛期,也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佛教学说的最大特点,是把佛性心性化,或者说是把儒家的心性佛性化了。 2、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教日益处于劣势,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佛道二家的压力。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唐中叶以后,儒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要复兴儒学。他们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所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经由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程氏二兄弟)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朱子可以说正式实现。
唐代儒学的发展:
隋唐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阶段。首先,儒学发生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儒学同佛学的结合。儒佛结合,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以韩愈为代表。韩愈一方面极力排佛,另一方面却又悄悄地受到佛学的影响。韩愈的观点就是“治心论”和“道统论”。前者诉诸于自我意识,后者则主张信仰主义。明确地说就是,只要你内心认为封建名教礼法是神圣的,你就会遵循它,你就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这种信仰的力量就会使人的精神得到解脱,从而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创造一个没有上帝,但使人信仰并由此产生力量的新宗教,或称之为儒教。但儒学并没有形成为宗教,在韩愈的思想中无此迹象。另一种类型以柳宗元为代表。他一方面公开赞扬佛教,另一方面却又利用和改造佛学的若干理论命题,建立起无神论的思想体系。他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在他看来,佛教的教义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无害于封建伦理。其次,早期儒学与“人”的观念相联系的重民、爱民思想在唐代有所发展。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大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再次,就是儒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52: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184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