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康熙年间以杨光先为首的大臣指责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谋反,各省教士多受拘禁;罗马教廷反对利玛窦所开创的传教方式,发布禁约,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与拜孔,康熙帝谕令禁止洋人在华传教,西教从此禁绝,与西教并行传播的西学,亦告中断。材料二:《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时仅仅印了1000册左右,但是传到日本后,多次重印,读书人几乎人手一册。书中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发展。材料三:从詹天佑那一批幼童留美开始,清政府派出多批留美学生,主要学习船舶和机械;19世纪末大量中国人到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和政治;20世纪20年代的国共两党精英赴苏留学,接受苏联共产主义思想。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教遭禁的原因。(2分)联系史实说明利玛窦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4分)(2)分析材料一的做法对《海国图志》一书在中国的发行所产生的影响,(4分)《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发行情况折射出当时日本对外部世界怎样的态度?(2分)(3)《海国图志》的思想同样指导了中国和日本近代化实践,但结果却不同,联系史实分析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6分)(4)简要分析材料三所列国家当时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国人向外国学习的历程。(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禁教原因:朝臣指责;文化冲突,皇帝禁教。(必须采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大臣反对,中央与地方合力抵制”也可以给1分,“文化冲突,皇帝禁教”只答其中一个意思就可以给1分,“罗马教廷改变传教方式”也可以给1分。)科技贡献:利玛窦在华传教,同时传播西方科学,例如把西方几何学和农学传到中国(2分);徐光启吸收了其中内容,编撰了《几何原理》、《农政全书》。(2分)(表述可以不同,但是意思必须包含“利玛窦把西方的几何、农学传到了中国” 或“使得中国科技有新成果,即那两大著作”这两方面内容。)(2)做法影响:材料一的禁教导致西学传播的中断;使国人普遍视野狭窄、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缺乏了解,对《海国图志》没有兴趣。(按层次给分:答出第一层次第一点指出禁教对西学传播的影响得1分,答出第二点指出国人对《海国图志》的态度给1分,两点答全得两分;答出第二层次能分析西学传播中断对国人的影响再得2分。两个层次都答全得满分。)日本态度:虚心接受外来文化,并且运用到富国强兵的改革之中。(指出“接受态度”1分,指出“运用于实践”1分,围绕这两层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3)不同结果的原因:中国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改变政治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的器物,同时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分为中国、日本两个方面给分,各3分,意思相近即可。)(4)吸引留学: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新的共和体制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迅速发展,尤其中国甲午战败,国人认为日本掌握了富国强兵之术;俄国,十月革命传来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革命。(每一个国家2分,必须按不同国家分别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学习历程:学习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先进的思想。(一个过程1分,只要表述到“技术或者器物、制度、思想或者理念”就可以了。)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阅读史料提炼归纳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从中归纳即可,依据材料中“大臣指责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谋反”“罗马教廷反对利玛窦所开创的传教方式”“康熙帝谕令禁止洋人在华传教”等归纳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利玛窦把西方的几何、农学传到了中国,如徐光启吸收了其中内容,编撰了《几何原理》、《农政全书》。第(2)问,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一解答,材料一中禁教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中断,也使中国人视野狭窄,缺乏对世界的理解,因此人们对《海国图志》也就失去了兴趣;第二小问《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广泛流传,反映了日本虚心接受外来文化,并得到了运用。第(3)问,主要考查比较分析归纳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中日两国的具体国情分析,如中国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改变政治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的器物,同时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三国的具体背景分析,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及新的共和体制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及中国甲午战败;而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革命等。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要考查你对 [众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考点的理解。
众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
①中国科技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②西方科技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③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5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18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