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材料三 开国元勋毛泽东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材料四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本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江泽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序言(1994年)请回答:小题1:根据材料一、二,公元1001—1500年期间,中国取得哪些“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成果?(2分) 小题2: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愿望是哪一年实现的?(1分)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原因。(2分)小题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有何新特点?(2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2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2)1964年(1分)原因: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分)。(3)特点: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活跃的因素(2分)。战略: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这一时期中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当属四大发明的问世。(2)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再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3)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可以得出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活跃的因素,为此新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点评: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也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之一。对此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有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主要考查你对 [众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考点的理解。
众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
①中国科技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②西方科技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③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5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17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