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①
②
③
④
[ ]
A.①B.②C.③D.④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C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主要考查你对 [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考点的理解。
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隶、草。他的书法自南朝以来就被朝野所重视,唐太宗李世民尤为酷爱,因而流行愈广,世称“书圣”。 《兰亭序》 《兰亭序》又称《兰亭帖》,行书字帖,王羲之33岁那年,与一些好友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时所写。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安禄山叛乱后,曾联络堂兄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入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范文澜《中国通史》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据说书迹有18种之多。留存至今的仍然不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是他的代表作。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官至太子少师。他善书法,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禁中。穆宗时,有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佳话。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不以为孝。外夷(指少数民族)入贡,皆别署货贝(准备专款),曰此购柳书。”唐文宗称他的字是“钟(繇)王(羲之)复生,无以加焉”。他学颜字,但能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了他们书法的不同特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笔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又吸取名家之长,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隋代书法家主要有智永,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他的书法继承家学,又有个人和时代特点。由隋入唐的书法家有欧阳询和虞世南。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书法家。他初学王羲之书,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他的书法,以楷书最佳。他的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由于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构都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最便于初学,欧体楷书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虞世南经智永传授笔法。他的字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
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发展变化特点代表人物楷书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行书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
书法家“二王”: 1、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东床择婿: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2、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0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11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