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B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主要考查你对 [文字的演变 ]考点的理解。
文字的演变
汉字的起源: 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为什么说到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字的演变趋势: 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①汉字是复脑文字,激发人的形象思维。②汉字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为背景,信息含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③汉字有强大的组合能力,单字相对较少,占空间较小,经济实用。④汉字中的数字有强大的逻辑性。⑤汉字的书法是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我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 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其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秦时刻石如《泰山》、《峄山》、《琅琊台》等,传为李斯所书,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阳冰、五代徐锴与清代的邓石如均是小篆大家。在汉文字发展史上,篆书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双峰对峙。楷书鼎盛时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风格之变。各书家各显其个性体貌。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0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10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