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为A.23°NB.63°NC.43.5°ND.27°N

更新时间:2023-02-04 21:48:09 阅读: 评论:0

题文

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为A.23°NB.63°NC.43.5°ND.27°N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B

解析

思路一:a、c所代表的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为20度,将各选项代入验证。思路二:赋值,假设出该地纬度,运用正午太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H(夏至)-H(冬至)=20,也可求取结果。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主要考查你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的理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 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地方时的计算:①求经度差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②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抓住两个要点:确定180°经线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昼夜现象的产生:(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地转偏向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时计算技巧:已知某一点时刻,求另一点时刻时,可用数轴法。具体方法如下:把某一条纬线变形为一个数轴,0°为原点,东经度为正值,西经度为负值。把A(已知时间、地点)、B(未知时间、地点)落实在数轴上。无论A、B实际方向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若B在A东,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减。

 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1.晨昏线(圈)的特点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 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地方时的计算:①求经度差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②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抓住两个要点:确定180°经线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昼夜现象的产生:(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地转偏向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时计算技巧:已知某一点时刻,求另一点时刻时,可用数轴法。具体方法如下:把某一条纬线变形为一个数轴,0°为原点,东经度为正值,西经度为负值。把A(已知时间、地点)、B(未知时间、地点)落实在数轴上。无论A、B实际方向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若B在A东,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减。

 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地方时为12时。 (5)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右图中BN地方时是6∶00, AN地方时是18∶00。 (3)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4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07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纬度   图中   值为   NC   NB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