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1)标准状况下:①0.3mol氨气 ②6.02×1022个CO2分子 ③7.3gHCl ④0.2molCH4.体积最大的是______;密度最大的是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填序号)(2)相同质量的SO2与SO3,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0.3mol氨气,质量为0.3mol×17g/mol=5.1g,②6.02×1022个CO2分子,物质的量为6.02×10226.02×1023mol-1=0.1mol,质量为0.1mol×44g/mol=4.4g, ③7.3gHCl,其物质的量为7.3g36.5g/mol=0.2mol, ④0.2molCH4,质量为0.2mol×16g/mol=3.2g,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体积最大的是:①0.3mol氨气,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故密度最大的是:②CO2分子,由上述计算可知,质量最大的是:③7.3gHCl,故答案为:①;②;③;(2)根据n=mM可知,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相同质量的S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0g/mol:64g/mol=5:4,相同质量SO2与SO3分子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2):(4×3)=5:6,相同质量SO2与SO3分子中含有原子数目之比为(5×3):(4×4)=15:16.故答案为:5:4;5:6;15:16.
解析
6.02×10226.02×1023mol-1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标准状况下:①0.3mol氨气②6.....”主要考查你对 [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考点的理解。
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溶质是什么对有些特殊情况要注意辨别,不能出错。如SO2、CuSO4·5H2O等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分别为 H2SO4和CuSO4,进行有关氨水的浓度计算时以NH3 为溶质来计算等。 2.注意溶液的体积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二是当题设未给溶液密度时,可将各溶液(一般为稀溶液)的体积相加(如溶液混合、稀释),认为其和为溶液的总体积;当给出密度时,则需通过密度求溶液的最终体积。 3.注意单位运算在概念理解及应用中,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一是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相互匹配,二是从单位运算人手.能简化解题思路,快速求解。4.注意溶解度的影响第一,物质的量浓度适用于表示不饱和及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不适用于过饱和溶液(溶质未溶解完全);第二,注意一些典型问题,如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气体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问题等。 5.注意密度变化规律在溶液混合和溶液稀释等问题中,在注意溶液体积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溶液密度的变化对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如强酸、强碱、盐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氨水、乙醇等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6.注意实验情景在计算溶液配制或溶液稀释等问题中物质的量浓度时,一要注意不能把水的体积当作溶液的体积;二是配制溶液时,要注意容量瓶规格与所需溶液体积的关系。因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所以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要等于或略大于所需溶液的体积。 7.注意物质与其组成粒子的关系物质与其组成粒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电离方程式进行分析。如Na2SO4 溶液中c(Na+)=2c(SO42-)=2c(Na2SO4)。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演绎公式:
1.溶液稀释定律 (1)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2)对于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3.溶解度S与溶质质量分数ω的换算 4.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2)对于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3.溶解度S与溶质质量分数ω的换算 4.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5.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中V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V(H2O)为水的体积(L),ρ为溶液的密度(g·cm-3)。 6.相对密度(D)的计算及意义两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之比即为相对密度,显然,它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之比,即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4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06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