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对马寅初的错误批判,错在
[ ]
A.不允许马寅初辩护 B.将学术观点政治化 C.压制了正确的建议 D.实行文化专制政策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B
点击查看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艺术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对马寅初的错误批判,错在.....”主要考查你对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艺术 ]考点的理解。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艺术
曲折的年代:
1、出现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2、带来的结果:(1)百花凋零,科苑荒芜; (2)文艺作品遭封杀,样板戏“一统天下”。(3)破除“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国家文物遭洗劫 (4)文艺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如吴晗、老舍等),有的甚至迫害致死(如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周信芳,画家潘天寿等)。
王蒙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34年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以交响乐的结构和诗一样的笔调,深情地描写了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中学生清纯烂漫的生活。小说在修改期间,上海《文汇报》即以《金色的日子》为题选载了部分章节。由于政治原因,这部小说到1979年才得以正式出版,其被封埋的时间超过了王蒙创作时的年龄。小说出版后,成了当时中学生最爱读的书之一,并被改编成电影,受到极大欢迎。在修改《青春万岁》的同时,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第9期,题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小说写的是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往区委组织部后,在工作、斗争中怎样碰壁怎样遭受挫折的故事。它是一部响应当时团中央发出学习娜斯佳(苏联作家叶·尼古拉耶娃小说《拖拉机站长和总农艺师》中的主人公,一个充满社会主义精神活力和朝气,敢于同官僚习气、保守思想等种种落后现象作斗争的年轻女农艺师)的号召,直面现实,揭发人民内部矛盾,批评党内政治不健全现象的优秀作品。小说以极其敏锐的笔触刻画了中国一个区委组织部门的真实工作状态,描写了一个年轻干部对机关中正在滋长的官僚主义的心态表示疑惑与不满,以清纯委婉的笔墨和颇有诗意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一个内涵严肃的主题,展露了他出色的才华和锐利的思想。小说还塑造了另一个成功的人物刘世吾,他是一个颇显深度的官僚主义者,他有过光荣的历史,进城后随地位和生活的变化,精神状态却发生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变异。小说发表后,震动中国文坛,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在海内外也获得强烈反响。后来,王蒙因此被打成“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接受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以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等多部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在他将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里,创作了小说、文学研究与评论、诗歌散文等近1000万字,获得过多项国内和国际文学大奖,作品也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文革对文化的扼杀: 1、“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一伙在全国刮起了一场“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黑风。在破“四旧”的名义下,煽动红卫兵盲目焚烧古典书籍、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肆意践踏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遗产遭受到一次空前浩劫,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2、同时,他们挥舞“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大棒,对建国以来文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笔抹煞,诬蔑全国的报刊、广播、书籍、文艺作品、电影、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都充斥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声称要用无产阶级的“铁扫帚”在这些领域来一个“大扫除”。3、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惨遭迫害,不少人被诬陷为“黑线代表人物”、“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牛鬼蛇神”,在对他们进行了多次“深揭、猛批、狠斗”后,有的被关进了“牛棚”,有的被投入监狱。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吴晗,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老舍、赵树理、冯雪峰,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盖叫天、周信芳,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电影艺术家应云卫、郑君里,画家潘天寿等一大批文化界著名人士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在文化界人士受迫害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受到批判。建国以来出现的优秀小说、电影、戏剧等,几乎都被诬蔑为“大毒草”而遭到批判。特别是与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活动有关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如影片《燎原》《怒潮》《红河激浪》《洪湖赤卫队》,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刘志丹》《小城春秋》等,被诬蔑为替“叛徒”、“走资派”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而遭到挞伐。不但作者受迫害,而且株连许多人,仅李健彤的小说《刘志丹》一案,上下左右被株连者即达上万人之多。概括起来,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化领导机关几乎都被搞垮,文化部门的领导权基本被林、江两个反革命集团及其在各地的帮派分子所控制,文艺成了他们篡党夺权的工具。第二,报刊大部分停刊,出版业几乎停顿,造成了人们“精神食粮”的匮乏。“文革”开始后,除《红旗》杂志、《解放军文艺》等极少数外,绝大部分停刊,直到1970年,全国仅有杂志21种。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出版社的业务基本停顿,除了大量印刷毛泽东著作,几乎无书可出,一时造成了严重的“书荒”。第三,文艺舞台上百花凋零、万马齐喑,一片萧条残破的景象。“文革”开始后,占据戏剧舞台的,只有江青树立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等八个所谓“样板戏”,以后又陆续推出钢琴伴唱《红灯记》、现代京剧《龙江颂》《杜鹃山》等一批剧目。造成了文艺舞台“样板戏”一花独放百花凋零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存在和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1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402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