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读“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三地各在哪一带(寒带、温带或热带),判断的根据是什么?(2)图上哪个地方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小,各月气温在多少摄氏度左右?(3)B、C两地的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约各是多少摄氏度?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A——热带,全年各月气温都高,均在20℃以上,气温变化曲线弯曲程度很小;B——温带,各月气温高低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气温曲线弯曲程度也大;C——寒带,各月气温都低,大多在0℃以下,只不过各月的寒冷程度不同。(2)A地,25℃~29℃左右。(3)B地: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最冷月平均气温约-4℃;C地:最热月平均气温约5℃,最冷月平均气温约-28℃。
点击查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做题前学生必须明确气温曲线图的画法:①图底横线上标出月份;②左侧竖线上表示气温度数;③各月平均气温用圆点标出;④把各圆点连成曲线,即所谓的气温曲线。在领会气温曲线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分析上面三图可知:地球上不仅不同纬度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在同一地方各月、各季的气温也有差别。这种差别,热带最小,那里各月平均气温都很高,并且各月相差不大;温带四季的气温变化显著,一般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不过各月寒冷的程度不同。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主要考查你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考点的理解。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纬度位置
形成过程
成因类型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动力原因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热力原因风带的形成:
风带
形成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中纬西风带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低纬信风带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1:0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9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