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其中一位务工大哥平静回答“我姓曾”网络爆红。幸福

更新时间:2023-02-04 20:50:05 阅读: 评论:0

题文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2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其中一位务工大哥平静回答“我姓曾”网络爆红。幸福是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时代幸福观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近现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当代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现在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梦,成为现在国人的幸福观。“中国梦”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夙愿。国人纷纷争做最美中国人,“中国梦,我的梦”成为2013 年以来的流行语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幸福观形成的原因。(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现代社会幸福观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10分)(3)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当代这种社会幸福观的看法。(2分)(4)“中国梦,我的梦”出现的背景是什么?(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影响等。(2分)(2)原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日益加深,小农经济不断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创办,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4分)影响:政治上:为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些先进中国人发起一系列运动,如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先河;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胜利改变了双半社会性质,建立了新中国等。(2分)经济上: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创办实业和购买国货,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思想上:提倡自由、平等,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科技文化教育的进步与发展。(2分)(3)这种社会幸福观是错误的,会助长人们向钱看,形成拜金主义,从而导致尔虞我诈,人情冷漠,道德伦理丧失,信仰缺失的社会,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2分)(4)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目前我国尚未实现共产主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仍处在发展阶段,需要鼓励大家为了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4分)

点击查看南方农业的发展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姑嗲的经济、思想、政治等视角分析作答,经济从小农经济考虑,思想从儒家思想,以及政治上从宗法制角度归结答案。第(2)问依据所学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日益加深,小农经济不断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创办,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近代政治、经济变化以及思想变化的角度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型,先评述观点,然后依据所学从“助长人们向钱看,形成拜金主义,道德伦理丧失,信仰缺失”的额角度组织答案。第(4)问结合现在“幸福观”出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仍处在发展阶段,需要鼓励大家为了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等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主要考查你对 [南方农业的发展 ]考点的理解。

南方农业的发展

宋元时南方农业的发展: 1、工具的革新: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2、农业作物的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 3、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 4、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由于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使得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扩展的同时,麦类作物也在早有麦作种植的南方地区,由于有各级政府的鼓励而得以发展。宋代,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南宋绍兴(1131-1162)初,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稻麦二熟制。在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同时,芝麻、油菜等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5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7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日中   幸福   务工   我姓   心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