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第35、36题:35. 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2008年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见下图1)图1:2006年-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注: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小题1:(1)图1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4分)(2)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请选择其中两个特点,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8分)小题2:请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0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1)2006年到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总趋势上升,其中08年经历了一次大幅的下降,之后又上升。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4分)(2)每个因素4分从文化产业“优结构”的特点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各部门广泛应用,我国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引起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工农业产值的不断提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文化产业“扩消费”的特点来看,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精神文化类消费、发展消费比重上升,这些都要求我国的加速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从文化产业“增就业”的特点来看,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解决文化产业的发展,顺应了我国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现实趋势,在促进经济发展能的同时,还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从文化产业“促跨越”的特点来看,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走以科技含量高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标志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从文化产业“可持续”的特点来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文化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小题1: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说明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推动作用,正确的政治领导集中体现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1+2)“中国共产党通过《决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通过制订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国家进行政治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3)《决定》的通过和实施将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分)(总分不超过10分)本题采用分析评价法评分项1:归纳实质 共2分(1) 评分观察全面归纳材料所涉及的关键词是“正确的政治领导”、“党的领导”。(2) 至少归纳出一个关键词,给1分。评分项2:概括材料 共2分(1)概括的材料应当包括:“《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共产党通过《决定》”等两个方面。(2)若概括的材料与说明的内容相一致,则给1分,不一致不给分。评分项3:运用政治常识解释形成社会现象的原因。 共5分(1)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角度,分析党确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正确的政治领导的体现。2分(2)从党的领导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决定》,制订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3分评分项4:评价 共1分(1)可以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中作用的发挥进行评价,如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2)可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加以评价,如文化产业在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点击查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略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完成第35、36题:35. 1.....”主要考查你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考点的理解。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第一,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民族的发展道路。如英、法两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导致其革命道路之异。第二,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消极作用。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的崛起,不仅丰富文化消费,而且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①从国内看,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②从国际上看,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行霸权主义,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③启发和要求: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际政治斗争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化的竞争和冲突反映出来。我们要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抵御风险、取得主动,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文化的反作用: (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2)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5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7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