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一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

更新时间:2023-02-04 20:34:00 阅读: 评论:0

题文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一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1)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3分)材料二《文献通考》卷14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榜(张榜公布)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孙健编著《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三 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时间两税收入比例(﹪)征榷收入比例(﹪)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67.3432.66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49.7350.27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32.2467.76注:“两税”主要是土地和财产税。“征榷”是商业税和政府对重要商品的专卖。——据郑学様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4分)分析其影响。(2分) 材料四 一百年前,西方用商品、枪炮和思想侵入了中国。……中国曾经被伏尔泰和耶稣教的传教士们称赞为世界上最文明和治理得很好的国家。现在这个大清帝国似乎是“可怜亦复可笑”了,它抵挡不住这些新兴的欧洲“王子”,这些工业西方的矛头。——[英]格林堡著《不列颠的贸易和中国的开放》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5分)变化:楚汉战争时米贵,到汉武帝时谷价变贱。(2分)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1分);汉初坚持“无为而治”的思想 (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1分)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1分)水利工程的兴修(1分)(任答三点)。(2)(6分)变化:减轻商税;(1分)城市商业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分)取消官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1分)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1分)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或“政府财政收入中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1分)(3)(4分)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用廉价商品和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2分)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2分)

点击查看南方农业的发展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 “楚汉战争时…关中大饥,米斛万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汉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进行总结答案即可。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下诏减宽商税”、“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可看出宋减轻商税;另结合所学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即与前代不同的地方。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另根据材料三北宋税收比例变化可看出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3)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注意题中的要求是从经济方面进行说明。                                                                    考点: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业发展.....”主要考查你对 [南方农业的发展 ]考点的理解。

南方农业的发展

宋元时南方农业的发展: 1、工具的革新: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2、农业作物的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 3、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 4、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由于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使得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扩展的同时,麦类作物也在早有麦作种植的南方地区,由于有各级政府的鼓励而得以发展。宋代,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南宋绍兴(1131-1162)初,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稻麦二熟制。在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同时,芝麻、油菜等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3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44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荥阳   产生了   战争   材料   社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