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广袤的黄河流域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是唐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但南宋以后却让位于江南。经济重心的转变曾经引起了中国文明的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问题:(1)历史上在西汉后江南地区有三次开发,请说出三次开发的分别是哪三次? (3分)(2)根据所学,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4分)(3)试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东晋、南朝时期;唐代中叶以后;南宋时期。(2)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补充了劳动力;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南方水力、光照等自然条件较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3)是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凸显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使南方的自然环境也受到重大影响。
点击查看南方农业的发展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包括以西安、洛阳等政治中心为核心的陕西、河南等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我国经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共同发展;至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迁到南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政治安定;北方战乱;劳动人民南迁等。(3)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和概括。点评:文字型材料解析题(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等) 理解文字是关键(1)反复研读正文、注解、出处等; (2)特别关注提示性、概括性、总结性文字(通常在材料开头或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4)确定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如世纪、年代、事件等)、空间(中国、世界、某国某地区等),准确界定时代背景; (5)关注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立场。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广袤的黄河.....”主要考查你对 [南方农业的发展 ]考点的理解。
南方农业的发展
宋元时南方农业的发展: 1、工具的革新: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2、农业作物的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 3、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 4、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由于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使得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扩展的同时,麦类作物也在早有麦作种植的南方地区,由于有各级政府的鼓励而得以发展。宋代,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南宋绍兴(1131-1162)初,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稻麦二熟制。在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同时,芝麻、油菜等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3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4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