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话说春节。(共32分)材料一 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富有文化内涵、极具生命力的节日,如何欢庆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爆竹、拜年……民工流、探亲流、学生流……短短几十天,30多亿人次奔波在回家过年的路上。材料二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火车票”。今年春运全国铁路挑战“极限运力”最多才能运送2.2亿人次,仅占全国客流量7%;“一票难求”受市场机制调节影响,在春运高峰期,飞机票不打折,汽车票价更是暴涨。对于不缺时间只缺钱的普通旅客来说,廉价火车票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一票难求”关键和本质是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城镇化程度低等深层次的原因。每年节前春运“一票难求”均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大量旅客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等发达城市流向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等欠发达地区,节后则反之;“一票难求”也有不法人员“黄牛党”捣票的原因……材料三 破解春运难是道综合题,需要集聚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资源和力量,以“组合拳”共同应对。其中政府是关键,政府应加大高铁及普通列车的投入量,降低高铁的票价,对火车进行提速,成立春运管理部门,严格打击贩买火车票的行为……材料四 春节?春劫?春节七天,七天春劫,你,过了几劫?安全劫——安全意识、安全保障、安全监管的弦一松再松,才致悲剧接二连三发生。短短 24个小时,河南、四川、甘肃、责州四个省份先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近50个鲜活的生命无缘2013年春节。春运第7日,这些呑噬生命的劫难令国人悲痛。钱包劫——“送礼、红包、办年货,几天秒杀万元。”“长长的消费单伤不起,以后要省钱过日子啦。”春节假期一过,不少网友对迅速瘪下去的钱袋子心疼不已,纷纷吐槽,称春节变“春劫”。身体劫——春节期间,我市百货类和饮食类消费红火。但假期一结束,关于春节的吐槽声却一浪接一浪,不少人更将春节的经历比喻为“春劫”——钱花了,饭饱了,身体却吃不消了(1)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各族人民欢庆春节的原因 (9分)(2)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破解春运难题? (10分)(3) 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4)联系材料四和“多彩的消费”的知识,请你说说应如何避免“春节”变“春劫”? (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春节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欢庆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春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每到春节就有大量的人从不同的地方回家过年。(3分)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春节这个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甚至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3分)(2)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春运难题。(2分)②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防止人口大规模的无序流动,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难题。(3分)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要加大高铁和普通列车的投入,降低高铁的票价,对火车进行提速,加强管理。(3分),④履行维护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成立春运管理部门,严厉打击贩卖火车票的行为。(2分)。(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票难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正视造成春运难题的原因。(3分)②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系统优化的方法。破解春运难是道综合题,需要集聚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资源和力量,以“组合拳”共同应对。(3分)③抓主要矛盾。“一票难求”的关键和本质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要破解春运难题,政府是关键。(3分)④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一票难求”受市场机制调节影响,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3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的满分,其它道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坐车、买年货、给压岁钱等都必须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②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克服从众、求异和攀比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2分)
点击查看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本题属于文化生活原因类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的有效信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各族人民欢庆春节的原因 。切入点为我国各族人民欢庆春节,由此联想到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这些知识正好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吃透教材知识,明确解题技巧,解题步骤为原理表述+扣题分析。(2)本题属于《政治生活》的措施类试题,设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说明政府应该如何破解春运难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相关知识,联想政府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运用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知识,提出解决对策,解题步骤是原理表述+题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具体措施。考点:《文化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必修二《政治生活》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3)本小题属于《生活与哲学》中体现类试题,相对比较简单,材料信息指向明确:需要集聚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资源和力量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以“组合拳”共同应对体现了系统优化。其中政府是关键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吃透哲学原理,解题步骤为原理+材料。(4)本题属于《经济生活》的措施类试题,要求学生答出怎么做。解题的关键是设问,要求运用“多彩的消费”的知识,要让春节过得轻松愉快,应该正确的、合理的消费即考查消费观的知识。本题比较简单,抓住答题要求,很容易写出答案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话说春节。(共32分)材料一 春节是中国.....”主要考查你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考点的理解。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2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3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