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蹯)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圆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点击查看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主要考查你对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考点的理解。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特征及原因:
特征:1、黄河流域: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2、长江流域:以水田稻生产为主。 原因:南方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的生长。北方相对南方干旱,适宜粟麦类作物的生长。总的说来,南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这种农业生产的格局。
精耕细作的表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时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时: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精耕细作农业: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20: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2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