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的大都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两周,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也。”
——《盐铁论——通有篇》
材料二 “凡欲安君治民,兴霸称王,从近制远,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吴越春秋·阖闾内外》
材料三 “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皆为杭州撑风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杭城(杭州)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矣。”——宋·吴自牧《梦梁录》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南京的“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特点:地处交通要塞,城市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或大多为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地)。主要成因:受到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诸侯争霸的需要,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为主),商品市场出现。(2)杭州多依赖外地粮食;杭州米行、米市众多。原因: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长途贸易发展;城市发展,对粮食需求增加;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交通便利。(3)专业化的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点击查看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的大.....”主要考查你对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考点的理解。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代以前的市:(1)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 (2)受官府严格控制(3)有时间控制2、宋代的市:(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3)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
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1、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3、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城市的繁荣: 1、周秦迄唐代:(1)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2)坊市分开;(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2、宋:(1)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2)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3)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1)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2)手工业技术发达。
城市的发展: 古代的大都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州、成都等.
政治中心城市商业活动限制的逐步松弛: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1、西周至唐朝,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自周秦迄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的私市。这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西周官府对市场交易直接管理,与这一时期实行的“工商食官”政策密切相关。商人都是官府(贵族)的奴仆,为官府服务,商业活动自然也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自由商人。但历代统治者出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继续推行对商品交易场所进行严格控制的政策。 2、宋代开始,打破坊市界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宋代,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设市,形成街市。宋代,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经济城市的兴起: 1、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沿途城镇的兴起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从长安向西,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等,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兴盛起来。 2、唐宋时期的港口城市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各港口城市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唐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经常被阻断,中西交流的主要通道转到海上,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港口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3、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城市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城镇的兴起,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是我国古代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的重要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2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27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