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国家英国比利时法国德国城市化率50%20%42%35%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3分)(2)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概括导致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6分)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31(15分) (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3分)(1)军事化、宗教形式、聚族而居。(3分) (2)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概况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6分) (2)共同点:手工业(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交通的进步。(3分)因素:外来移民,圈地运动,工业革命,政府政策引导。( 3分)(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3)材料一、二形成分散的农村聚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促成保守的宗族思想的发展。(2分)材料三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市民阶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和多层次文化的发展。(2分)材料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状大,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提高;促成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2分)
点击查看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31(15分) (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6、17世纪粵闽乡村社会形态的特点。(3分)(1)军事化、宗教形式、聚族而居。(3分) (2)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镇形成的共同点。概况英国城市化程度高的因素?(6分) (2)共同点:手工业(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交通的进步。(3分)因素:外来移民,圈地运动,工业革命,政府政策引导。( 3分)(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特征对各自的社会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3)材料一、二形成分散的农村聚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促成保守的宗族思想的发展。(2分)材料三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市民阶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和多层次文化的发展。(2分)材料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状大,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提高;促成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2分)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主要考查你对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考点的理解。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中国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原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关键。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3、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4、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重农抑商的发展: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2、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北魏至唐前期,鼓励农民垦荒。4、元朝,元世祖设立管理农业的机构;组织编写《农桑辑要》;禁止毁农田为牧地;招募流亡,鼓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5、明清前期,政府大力奖励垦荒。
重农抑商的影响: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古代商业:
时期特点概况原始社会产生原始商业以物易物商周工商食官政策1.出现职业商人 2.各种贝币出现 春秋战国官府出面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品交换发展,城市繁荣。 1.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2.各国铸造货币种类多3.各诸侯国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秦汉国家统一,商品对外流通广泛,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1.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2.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许多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隋唐商业流通范围扩大,商业贸易繁荣。1.城市商业繁荣 2.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铜钱大量流行宋元商业繁荣,古代商业进入新的高峰期。 1.城市商业繁荣 2.出现世界上最早货币“交子” 3.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开始转向市场 4.对外贸易兴盛,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商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 1.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2.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3.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4.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0:0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911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