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卷30材料二井田之变

更新时间:2023-02-04 19:04:38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3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3)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商人的赋税额;不许商人作官。(3分)(2)抑制土地兼并,保证粮食供应,稳定社会秩序。(3)没有达到其目的。西汉中期以后,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3分)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从长远看,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点击查看“海禁”与“闭关锁国”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第一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可以得出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商人的赋税额;不许商人作官,(2)材料二中“田亩连于方国”“ 饥寒并至”可知是为抑制土地兼并,保证粮食供应(3)此问要求学生联系所学,有一定的历史分析和总结能力,从长远来看政府的这一措施并没有达到目的,然后辩证的答出该政策的影响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主要考查你对 [“海禁”与“闭关锁国” ]考点的理解。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

1、原因: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 从根本上看,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2、表现: 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3、影响: ①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③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2、后果: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 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9:0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76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材料   史记   商人   仕宦   租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