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材料三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4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6分)(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达尔文进化论。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4分)(2)《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封建守旧势力强大。(4分)(3)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6分)(4)民族危机、专制统治、阶级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西方文化。(6分)
点击查看魏源《海国图志》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材料“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可以得出康有为实现“太平世”的理想的方式。(2)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可以看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了封建守旧势力是维新变法的最大阻力。(3)本题主要考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思想、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变革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4)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和西学东渐,题目中已经给出答案的方向。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因素是民族危机、专制统治、阶级关系;经济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文化因素是西方文化。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书(《.....”主要考查你对 [魏源《海国图志》 ]考点的理解。
魏源《海国图志》
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又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它系统介绍世界各国人文情况,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实践和研究,魏源看到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直接的敌人,也是全世界最有“长技”的国家。他认为只有真正“知其情”、“知其形”才能“师夷长技”,才能最终制驭它。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完全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
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1825—1826年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并参与筹议漕粮、水利等工作。以后,他任内阁中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文献,较多地了解社会实际。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海国图志》的有关内容: 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而睽涣取诸易象,射御登诸六艺,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指南制自周公,挈壶创自《周礼》,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云集而鹜赴,又何暂用旋辍之有?……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海国图志》卷2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8:4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726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