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15分)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1) 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的什么现象?(1分)(2) 如何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4分)材料四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材料五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3) 材料四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3分)(4) 材料五中的“老人”是谁?(1分)“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1分)(5) 材料五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5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1分)(2)积极的:猛烈的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知识分子受到一次科学与民主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消极的: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和肯定。(4分)(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分)(4)邓小平。(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为深化改革奠定思想基础(3分)
点击查看魏源《海国图志》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把握三段材料的主旨,材料一反映的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材料二反映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材料三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主张,三者都体现了在民族危机的形势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2)注意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当家作主站起来”联系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富起来”联系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往开来”联系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联系邓小平等人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做出设立沿海经济特区的决策。(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联系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15分)材料一魏.....”主要考查你对 [魏源《海国图志》 ]考点的理解。
魏源《海国图志》
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又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它系统介绍世界各国人文情况,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实践和研究,魏源看到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直接的敌人,也是全世界最有“长技”的国家。他认为只有真正“知其情”、“知其形”才能“师夷长技”,才能最终制驭它。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完全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
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1825—1826年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并参与筹议漕粮、水利等工作。以后,他任内阁中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文献,较多地了解社会实际。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海国图志》的有关内容: 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而睽涣取诸易象,射御登诸六艺,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指南制自周公,挈壶创自《周礼》,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云集而鹜赴,又何暂用旋辍之有?……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 《海国图志》卷2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8:4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72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