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材料二 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据了解,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2)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的共识,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共识指导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
点击查看物质的运动有规律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设问一:此题主要考查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该地经济的发展是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对外来经济发展的预见,可见认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该地的措施,可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设问二:主要考查了认识论的理解。国家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证明措施的可行性,可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重视就业,就业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就业,可见认识的反作用。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主要考查你对 [物质的运动有规律 ]考点的理解。
物质的运动有规律
运动和静止的含义:
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提示: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
启发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可以直接排除人的能动性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醒: (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2)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不可抗拒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8:4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72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