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

更新时间:2023-02-04 18:38:27 阅读: 评论:0

题文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1),并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①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2(a)所示,图2(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2(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3(a)所示,此时图3(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              ;②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        mm;这种色光的波长=             nm。(2)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科当标准电阻用)一只电流表(量程=0.6A,内阻)和若干导线。①请根据测定电动势E内电阻的要求,设计图4中器件的连接方式,画线把它们连接起来。②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处与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并作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时,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所示。处理实验数据时,首先计算出每个电流值I 的倒数;再制作R-坐标图,如图6所示,图中已标注出了()的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5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也标注在图6中上。③在图6上把描绘出的坐标点练成图线。④根据图6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           。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15.02 ②2.31;6.6×102(2) ①见答图4 ②见答图6;③见答图6④1.5(1.46~1.54);0.3(0.25~0.35)

点击查看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可知x2=15.0mm+1×0.02mm=15.02mm;图2(a)中暗纹与图3(a)中暗纹间的间隔为6个,故△x=(x2- x1)/6=(15.02-1.16)/6=2.31mm;由△x=Lλ/d可知λ=d△x/L=0.20mm×2.31mm/700mm=6.6×102nm。(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需要得到电源的路端电压和通过电源的电流,在本实验中没有电压表,但是可以用电阻箱和电流表串联充当电压表,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也是通过电源的电流,所以只需要将电流表和电阻箱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即可。实物图的连接如答图4所示。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I(R+r+rg),解得:,根据R-1/I图线可知: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图线的斜率,内阻为纵轴负方向的截距减去电流表的内阻。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主要考查你对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考点的理解。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原理: 通过单缝的一束光线,经双缝形成一对相干光,互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根据公式可算出波长,d是双缝间距,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Δx是相邻两条亮(暗)纹间隔,λ是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步骤: 1、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2、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3、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4、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2)时还应注意使单缝和双缝间距为5-10cm,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注意事项: 1、安装仪器的顺序: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 2、双缝与单缝相互平行,且竖直放置。 3、光源、虑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 4、若出现在光屏上的光很弱,由于不共轴所致。 5、若干涉条纹不清晰,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有很大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8:3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706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波长   间距   测光   座上   规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