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下面几题。小题1: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总量大B.人口就业压力大C.人口严重老龄化D.劳动

更新时间:2023-02-04 18:09:21 阅读: 评论:0

题文

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下面几题。小题1: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总量大B.人口就业压力大C.人口严重老龄化D.劳动力不足小题2: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           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③60岁以上的人口大约是2005年的三倍         ④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小题3:导致我国人口状况发生图示演变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B.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和社会福利提高C.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D.生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的成本上升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C小题2:D小题3:D

点击查看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小题1: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明显增多。小题2:通过图像信息比较得出,50岁以上人口减少,50岁以上人口总量增多,且2050年6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口大约是相应的2005年的三倍,高龄人口也明显增加。小题3:图示人口演变,主要是新生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这与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医疗卫生进步、福利条件改善、人们生育观念转变、人口寿命提高等密切相关。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主要考查你对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考点的理解。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建筑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比较美国和欧洲城市的不同点: 1、布局形态: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原因: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发展历史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2、结构形式: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美国建筑绝少围墙;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漏,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而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原因:中西地域文化差异,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3、风格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中心地位。原因:中西方统治权力的不同

我国传统民居: ⑴华北的四合院: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春两季多风沙,保暖、防寒和避风沙是华北地区住房设计中的着眼点。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采取面南背北、避风向阳的房屋布局。四周以房屋或墙垣环绕,形成南北稍长,左右对称,中庭开阔的矩形封闭院落。为了躲避寒风,朝北、朝西的房屋一般装一个暖阁,是门口的朝向变成向南或者向东,尽量避开西北朝向。住房进深较东北地区大 ⑵黄土高原的窑洞:黄土高原地区动机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少,黄土隔热性能好,房屋内温差变化小,冬暖夏凉。黄土高原桑的窑洞是在黄土峭壁上打的洞穴。窑洞顶部有较厚的黄土层,隔热性能好,为了便于采光,房屋向南且门窗面积均较大。⑶吐鲁番的土拱吐鲁番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极少。土拱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过多的进入,冬季抵挡寒风侵袭,拱形的房顶还可以减少风沙堆积。吐鲁番的土拱具有厚墙、窗少和拱形屋顶的特色。住房围成封闭式院落,天井很狭小,各房屋之间由葡萄架或天鹏组成的开敞过道相连。⑷蒙古包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风,温差大,民居用羊毛毡、柳条等材料搭建而成,不仅能防风御寒,而且因当地人以游牧为主,易于拆建。⑸竹楼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湿热,民居以竹子建造,分为上下两层,有利于隔潮、防虫蛇等。⑹客家围屋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部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8:0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61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我国   示意图   量大   小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