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8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题。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乙为青海省2001年至2009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图丙为青海省2001年至2009年三大产业就业人员结构变化图。材料二: C湖中的湟鱼是我国唯一高寒咸水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湟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产卵。近年来由于该流域地区人类活动,加上气候变化,入湖河水大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1)比较说明A、B两地农业发展限 制性自然条件的差异。(8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C湖湟鱼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8分)(3)分析青海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偏高的原因,并简述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状况的影响。(1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A地:水分不足 A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地:热量不足 B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2)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2分);多年过度捕捞,鱼类数量减少(2分),受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流水量不足,湟鱼无法顺利洄游产卵(2分);水量减少,盐度不断上升,鱼类生存环境变差。(2分)(3)原因: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2分);经济落后,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岗位有限(2分)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2分),但是对就业影响较小(2分);第三产业比重变化较小,(2分);但是对就业带动较为明显(2分)
点击查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读图分析, A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A地限制因素是水分不足。B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是湟水谷地。海拔高,热量不足,所以B地的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 。 (2)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图中C湖是青海湖,多年过度捕捞,导致鱼类数量减少。受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流水量不足,湟鱼无法顺利洄游产卵,影响了鱼类的繁殖。入湖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鱼类生存环境变差。所以逐年减少。(3)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处内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该地经济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岗位有限。所以每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偏高。读图乙、图丙可以看到,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较快,但是就业人员比重低,说明对就业影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变化较小,但是就业人口比重较高,说明对就业带动较为明显。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8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主要考查你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考点的理解。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8:0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608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