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救国之道。回答第15~17题。小题1: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①实现土地国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小题2:“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体现这一观点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小题3: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称赞的政权性质是A.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B.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C.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D小题2:B小题3:A
点击查看梁启超《变法通议》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略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救国之道。.....”主要考查你对 [梁启超《变法通议》 ]考点的理解。
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法通议》主要内容:
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县茶坑村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出身于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地主家庭,15岁时,受业于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17岁考中举人。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瀛环志略》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1891年,他就学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主编《清议报》,后又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但是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1907年,他在东京成立政闻社。辛亥革命以后,他回国,纠集立宪派、保皇党徒组成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并出任袁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他与蔡锷联合反袁。8月,他组织宪法研究会,依附于段祺瑞,出任段政府财政总长。1920年,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吹孔孟之道。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他的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5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8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