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砷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0:24 阅读: 评论:0

题文

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的化合物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砷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NH3的沸点比PH3高,原因是      ;PO4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     。(4)PH3分子中P原子采用      杂化。(5)H3AsO4和H3AsO3是砷的两种含氧酸,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H3AsO4比H3AsO3酸性强的原因                               。(6) CuCl2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Cu(NH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2) N>P>As(3) 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       正四面体(4) sp3杂化        (5)H3AsO4和H3AsO3可表示为(HO)3AsO和(HO)3As,H3AsO3中的As为+3价,而H3AsO4中的As为+5价,正电性更高,导致As-O-H中O的电子更向As偏移,更易电离出H+ (6) 16mol或16×6.02×1023个

点击查看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砷是33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     (2)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N>P>As;(3)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PO43-是AB4型分子,所以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4)P原子中孤对电子对数=(5-3)/2=1,即P采取的是sp3杂化。(5)两种含氧酸即可改写为(HO)mROn),H3AsO4可表示为(HO)3AsO,H3AsO3可表示为(HO)3As,H3AsO4中n值大正电性强,导致As-O-H中O的电子更向As偏移,更易电离出H+,所以H3AsO4比H3AsO3酸性强。(6)1mol配合物[Cu(NH3)4]Cl2中,1mol氨气中含有3molσ键,总共含有σ键的物质的量为:3mol×4=12mol,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4mol配位键,所以含有的σ键的物质的量为:12mol+4mol=16mol,或者16×6.02×1023个。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的化合物.....”主要考查你对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考点的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三决定: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分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通常用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用表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4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66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离能   原子   中有   化合物   大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