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①原子半径递增顺序为:A、D、C、B、E②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所有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与E的原子半径之比为最小③B、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0:10 阅读: 评论:0

题文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①原子半径递增顺序为:A、D、C、B、E②短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所有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与E的原子半径之比为最小③B、C、D三种元素电子层相同,三者原子序数之和为21,且D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E单质在D单质中燃烧产物的电子式:         。(2)C2A4·H2O与NH3·H2O相似,水溶液也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水溶液呈弱碱性的原因:           。(3)B、D、E三种元素可组成常见化合物X,A、B、D、E可组成常见化合物Y,X、Y均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试剂,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当a mol Y转化成amol X时:(溶液中进行)①若加入a mol纯净物Z就可实现转化,则加入Z为   (填一种Z物质化学式)。②若加入0.5a mol纯净物Z就可实现转化,则加入Z为   (填一种Z物质化学式)。(4)C2A4可用作高能燃料电池的燃料,生成物之一为C的单质,惰性材料作电极,KOH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          ;用该电池电解过量CuSO4溶液,共收集到3.36 L(标准状况)的气体,电池消耗6.4 g C2A4,则该燃料的利用率为     。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Na+[∶∶]2-Na+(2)N2H4·H2ON2+OH-(3)①NaOH(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Na2O(或其他合理答案)(4) N2H4-4e-+4OH-N2+4H2O 75%

点击查看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由②可知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H,E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Na,由③可知D为O,结合①可知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大致位置为;由原子序数之和为21可知B、C只能分别为碳、氮。(1)E与D点燃生成Na2O2,电子式为Na+[∶∶]2-Na+;(2)结合NH3·H2O电离的方程式即可写出N2H4·H2O的电离方程式;(3)NaHCO3转化为Na2CO3应该加入碱,由a mol Y转化成a mol X可知①可能是NaOH或Na;②中1 mol物质溶于水生成2 mol NaOH,可以是Na2O或Na2O2;(4)燃料作负极失电子,N2H4失4个电子生成N2和H2O,碱性溶液中用OH-配平;电解池只生成O2,n(O2)="0.15" mol,转移电子0.6 mol;n(N2H4)="0.2" mol,转移电子0.8 mol,所以燃料利用率为×100%=75%。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主要考查你对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考点的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三决定: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分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通常用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用表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4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66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半径   原子   元素   周期   稀有气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