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继嫦娥一号、二号成功发射后,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小题1: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历史性重大跨越的启示是:①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②一步一个脚印,是办好事情的前提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意识具有反映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小题2:嫦娥三号实现软着陆必须突破五大难关。据此,部分西方媒体认为成功的概率只有三成;相反,基于我国航天技术的辉煌成就,国内媒体对此普遍充满信心。这告诉我们: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A小题2:A
点击查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小题1:根据题意,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历史性重大跨越,体现勇于创新,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攻坚创新,同时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故①②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到矛盾,也没有体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故排除。④选项观点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没有反映性,故排除。小题2: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对嫦娥三号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得出的认识不同,中国媒体的认识是基于我国科学实践活动,是真理性的认识,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根据题意,题中强调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国外和国内媒体的看法不同,而没有强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真理没有相对性,符合客观的认识只有一个,故排除。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继嫦娥一号、二号成功发射后,中国嫦娥三号.....”主要考查你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的理解。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6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