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下材料是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的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说明从传统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的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世界,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先存百姓”,再到中共“以人为本”的理念,民本思想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以人为本”的内涵还将不断丰富。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时俱近,开拓创新,中共“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点击查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以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认识知识的理解。可以从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角度分析回答。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主要考查你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的理解。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3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58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