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如今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亿多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

更新时间:2023-02-04 17:36:40 阅读: 评论:0

题文

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如今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亿多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归宿。但是,我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交通、污染、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还应当体现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改善上,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去郊区生活。请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1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①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时期城市化的进程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4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使人们对城市的认识渐趋全面、理性。(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从“人们以前对城市的向往”到“逆城市化”趋势,说明人类对城市化的认识在不断的变化发展。(4分)

点击查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是以中国的城市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论的角度主要从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等角度加以分析,一定要结合材料。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主要考查你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的理解。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3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5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这一   中国   年中   经济发展   人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